标题:禅茶十八拍--铜钹山河红 内容: 一礼佛。 焚香合掌。 净室清心。 二调息。 达摩面壁。 返照自心。 三煮水。 丹霞烧佛。 助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时,注意观察火相。 人生的苦短,生命的辉煌,稍纵即逝。 四候汤。 法海听潮。 吕祖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法海潮音,随机普应。 五洗杯。 法轮常转。 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 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念的是佛法。 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忏净。 六烫壶。 香汤浴佛。 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佛无处不在,即心即佛。 七赏茶。 佛祖拈花。 典出《五灯会元*卷一》: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 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赏茶条形,茶是甚么? 八投茶。 菩萨入狱。 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大愿: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地狱中只要还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 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 九注水。 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注水如漫天法雨普降。 醍醐灌顶,由迷达悟。 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 十开香。 万流归宗。 茶虽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 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 十一泡茶。 涵盖乾坤。 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 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 小小的茶壶,无异大千。 十二分茶。 偃溪水声。 据载,有人问: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 师备禅师答:你听到偃溪水声了? 来人曰:听到。 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 禅茶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 十三敬茶。 普渡众生。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 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 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 茶为体,主客同,俱可回家。 十四闻香。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寃境界。 五气朝元,屏息静气,心缘一境。 缘茶的香气﹐借假修真。 使茶香带引,众会颅门。 如是反复,数次习常。 十五观色。 曹溪观水。 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观色是空。 同时,曹溪一滴,源深流长。 即随缘接物,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 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 品茶心性闲适,旷达洒脱。 十六品茶。 随波逐浪。 逆境行世,方便作用。 菩薩若舍娑婆,未可正觉。 十七回味。 圆通返照。 圆通妙觉,返照娑婆,即是圆教等觉。 茶后,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 佛法喻常,平凡不过,却见非凡。 十八谢茶。 饮罢要谢茶,谢茶茶未了。 相约再品茶,方是殷意长。 发布时间:2024-07-11 11:32:43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