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想改变因果,无非是造业而已 内容: 「恒顺」这一愿,跟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孝」字是有密切的关系,孝就是讲顺,孝顺。 由此可知,顺就是孝的实践,就是孝道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一切人事当中,要知道顺从,不要有自己的意思,你就成就了。 要加一点自己意思在里面,就不是顺从,那是叫别人要顺从我,而不是我顺从别人。 别人顺从我有什么好处? 诸位要知道,增长我执。 要不超越世间,这好像是好事,但是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大障碍。 一切众生修行,为什么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就是有我执,破我执才能超越六道。 但是一切众生对於我执是非常坚固的执著,很不容易打破。 佛法里面教导真的是高尚的智慧,极其善巧方便帮助我们破我执。 破我执,首先就要把成见放下,这是世间常讲的,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就是执著,坚固的执著,这个东西妨碍道业,不但妨碍证果,而且妨碍开智慧,我们常常讲开悟。 人为什么不开悟? 也就是有这个执著。 甚至於连往生都被它障碍,这是在一切法门里面讲的易行道,易行道都不能成就,可见得我执是我们修行人的致命伤,不可以不知道。 「恒顺众生」,你的心就清净了,你的心也平等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 说实在的,讲真实话,世间一切众生都是被命运所转,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有什么能力能改变因果? 连诸佛菩萨都不能改变,诸佛菩萨随顺。 我们起心动念想改变因果,无非是造业而已,实在讲不可能改变的。 所以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会随顺,你就不会再想我要怎样怎样做,不会;一切随顺、一切听其自然,我自己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这就是佛菩萨。 众生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就是样样要把自己意思放在里头,执著我见、我相,这是凡夫、这是烦恼。 所以要懂得顺,随顺就没有障碍,不顺,障碍重重,你障碍别人,别人障碍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所以菩萨修行,菩萨,连阿罗汉都知道,他遇到逆境、遇到恶人他能随顺,恶人污辱他、伤害他,他也能忍受,为什么能忍受? 因为他知道前因后果。 那个恶人为什么要伤害我,他不伤害别人,这里头有因果的。 总是我过去伤害他,今天他伤害我,一报还一报,所以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笔帐就到此地就结了、没了,不再有丝毫的怨恨心。 起丝毫的怨恨心,你没有接受,将来你又再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才叫真正可怜。 而且果报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残酷。 所以,觉悟的人不再干这个事情,受再大的委屈也若无其事,也一笔勾消了。 这是你真正在佛法里头觉悟了,了解事实真相。 学佛的人纵然是遇到冤家债主,心里再怎么样怨恨,听了佛的教诲也一笔勾消,不再去算旧帐,这样才能得清净心。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量寿经》的标准非常之好,清净平等觉,我们修的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 但是,若不能随顺众生,你就决定做不到,晓得随喜、恒顺的重要。 对於佛菩萨我们要随学,对小果声闻我们也随学,对一切众生也随学,你才真正能有成就,能够快速的成就。 所以一个会学的人,这个世间没有恶人,世间没有恶事,世间无限的美好。 世间,同样是一个境界,为什么人家生活在这样圆满的环境当中,我们生活在苦恼的世界当中? 世界一样的,都没有变,为什么他感受无限的美好? 他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世界就是美好的。 我们为什么生活在这么烦恼苦难的世界? 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 这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境缘里头没有好丑、没有善恶,好丑、善恶从哪里来的? 是从自己分别执著里来的,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世界境跟缘,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是平等的。 所以要晓得毛病发生在哪里? 发生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与外境实在没关系。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三十一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31 发布时间:2024-06-24 08:38:54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