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照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三 内容: 有准备的菩萨最能直接反映这一点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修行人,会很羡慕他,说“某某人,你看他做得真好,他做得很好! ”你很羡慕他,但如果让你去这样做,你干吗? 可能很多人就会说:“那不行! ”因为他愿意布施,别人骂他,也可以不去跟人家吵架,他道德修养都很好。 你很赞叹他,但让你和他一样去做,你会愿意吗? 别人骂到你头上了,你能不能也很开心呢? 所以,有没有这个愿,就起关键的作用。 如果你内心没有做好这个准备,那一定成就不了。 很多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都会问他:“你长大了喜欢当什么? ”你要让他当什么,你就要使他能够承受得了这个角色所要面对的所有心态。 你要成为一个修行人,或者是要成为一个修行有成就的人,那么你现在的心态当中,就要让自己做好准备,要当自己是个成就者,在这个基础上去确定怎么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你想成为菩萨,你就要有菩萨的心态。 你要想一想,要琢磨一下,菩萨是什么心态。 假如你没有菩萨的心态,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的心态,即便让你坐在菩萨的位置上,人家三柱香一烧,一拜下去,恐怕你这个泥菩萨自身就难保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心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你承受不了这种福报。 因此,准备的心态,实际上就是一个愿力的问题。 阿弥陀佛之所以能够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因为他发了四十八大愿。 同样,药师佛之所以能够成就东方药师净土——琉璃光世界,你只要称念药师佛名号,感应功德就不可思议,就是因为他已经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 如果你的心量连一个麻雀都容纳不下,连一个蟑螂也要打,你想成为菩萨几乎没有可能。 据说,明朝的刘基刚出山,想辅佐明主去成就一番霸业,先后投奔了好几个地方。 当时张士诚地方割据的势力最大,就想去投奔、辅佐于他。 结果到那里一看,张士诚正坐在院子里看稻谷,因为怕麻雀过来把稻谷吃掉,所以拿根竹竿在那里驱赶麻雀。 刘基看后就深有感慨地说:“这种人连几只麻雀都容纳不下,哪里能容得下整个国家和所有的老百姓呢? 这个人肯定是没有出息的! ”这就说明其人心量狭小,他的心态、他的愿力都没有做好准备。 后来,张士诚果然没有成就大事。 量大福也大我出家的时候,师父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叫“量大福也大,越贪越没有。 ”你心量越大,你的福报就越大。 因为你能够容得下天下众生,天下众生就会需要你去包容他。 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需要别人包容的。 有时候,有些居士犯错误了,有烦恼了,打电话给师父,师父就听,听就行了,有时候劝劝他。 为什么能够容纳得下,允许他犯错误? 因为他是凡夫。 所以心量大,你的成就一定会高。 那么药师佛之所以成就这么高? 他的愿起了决定作用。 这个愿不是随意发的,他发的愿跟释迦佛在鹿野苑初转*轮的四圣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十二愿当中有六个愿,都是因为药师如来看到了众生的苦才发起的。 没有依苦而发的愿是虚愿,你如果没有看到苦,没有亲身体会到这种苦,你发的愿叫做虚愿,不是真愿。 你如果一天到晚,觉得自己日子过得挺好,亲人朋友很多,一天到晚也不知道有什么痛苦,然后你说我要当菩萨,我要去度众生。 度什么呢,他们为什么需要你度呢? 你想不出来怎么去度他,因为你没有感受到生命的痛苦,所以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 就像有些人日子过得比较好,然后去学习佛法,让他观察人生是苦、三恶道苦,就观察不起来,他会说:“我人生没什么苦,想求什么都能求得到。 ”他对于自己内心的不能把握,对于人命的无常、三恶道的种种显现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生不起苦的觉受。 发布时间:2024-05-24 14:46:41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