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8) 内容: 进修圣位,指干慧观行圣位,十信相似圣位,住行向地等觉,是分证圣位,妙觉是究竟圣位,先解后行,历诸位次,其理益显,谓之增上妙埋。 心虑虚凝,谓修三观。 心虑,是三摩钵提假观;虚凝,是奢摩他空观。 阿难等闻法观心,止观现前,故能断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即三界思惑,俱生我执。 思惑通三界九地,每地九品,九九共八十一品。 若断欲界前六品思惑,即证二果;断后三品,即证三果。 断上界八地七十二品,证阿罗汉果。 今云六品,是断欲界前六品思惑,位在修道。 故曰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阿难所知障轻,故能顿开圆解,不历僧祇获法身;烦恼障重,故仅断欲界六品思惑,而证二果。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丁二当机正请分二。 戊初赞谢大威,是赞佛般若智,能破惑降魔;大德,赞佛慈悲,拔苦与乐。 佛出娑婆,以音声为教体,说法利生,怨亲平等,曰无遮。 微细沉惑,指俱生无明。 行相微细而沉隐,曰沉惑。 前文谓十二类生,各各复具,十二类生,颠倒乱想。 此理唯佛乃知,若非佛善巧方便,为阿难等开示,实无由了知。 今因世尊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阿难颠倒妄想顿消,圆解顿开,自此起行,自证圆位。 故曰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世尊! 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 世尊! 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戊二陈疑分三。 己初总疑真不容妄若此妙明真净妙心等六句,是举真体。 佛体真实以下,是疑真不容妄。 众生本具藏性,体虽不变而能随缘,对境明了曰妙明,是般若德;从来不妄,一法不立曰真净,是解脱德;心性无形,而能万有繁兴,曰妙心,是法身德。 又妙明是佛义,真净是顶义,妙心是大义。 众生迷之成三道,佛悟之成三德。 此具三德之藏心,本来周遍圆满,故众生世界,乃至器世间之大地草木,有情世间之蠕动含灵,无一不是如来藏心中物。 因十方如来成佛时,一转一切转,故草木含灵,皆佛所证常寂光土。 有情无情,咸皆佛体;既成佛体,自应真实;云何复有地狱等七趣之虚妄。 此七趣究竟是本来自有,抑因众生妄习生起? 此正问。 阿难意谓:若六道本有,则无因果;若是众生妄习所起,则不应名真净。 此与富楼那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世间、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同。 下科佛答,由汝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世尊! 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 己二别疑地狱同别宝莲香既名比丘尼,当已受比丘尼戒,今毁戒犯淫,大乘可通忏悔,小乘则不通忏悔。 然本经云:诵持此咒,能灭四弃八弃,犹如猛风,吹散沙聚。 可知若逢殊胜因缘,亦可忏悔。 今宝莲香犯淫,既不忏悔,反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毁律误人,罪大恶极,故感现报;先于女根,生大猛火,然后节节,猛火燃烧,堕无间狱。 琉璃大王,是波斯匿王之幼子。 匿王少时,向释族求婚,释族因其喜用兵,欲拒婚。 然又恐结怨,因将摩诃男婢嫁之,而生琉璃王。 后随母省亲,适值释族设座请佛说法,庄严灿烂;佛尚未升座,琉璃即登法座;被释族骂言:婢子所生,敢据中座! 催逐令出,因此怀恨在心,而语侍臣,将来承继王位,必报此仇。 及长,废父自立,侍臣奏提前事,遂起兵伐释种。 目连请佛救,佛默然无语;乃用神通,将三十万释种藏于钵中,送往天上。 及兵退,持钵归,启视之,众人已化血水,因问佛是何因缘。 佛言:往昔罗阅城中,五谷失收,人无以为食;城外有池,多鱼,人皆取而食之。 内有鱼王,一名麸,二名多舌。 藏于泥中,池水既干,仍为人捕。 时有小儿,手持竹竿,戏敲其头三下。 当时捕鱼人,即今释种,小鱼即今四十万大兵。 麸鱼乃琉璃王,多舌即今侍臣,小儿即我身。 当时因戏敲鱼头三下,故种族被诛时,佛头痛三日。 当时佛记琉璃王,于七日当堕地狱,王以舟避于海。 时至,海生大火,王及眷属等众,生身即堕地狱。 善星比丘,因亲近恶友,生恶邪见,谤无因果,妄说一切法空;以邪痴业,生身堕入阿鼻地狱。 梵语阿鼻,译无救,或无归。 是地狱中最苦者。 宝莲香犯淫,琉璃王犯嗔,善星犯痴,皆生身陷入地狱。 今阿难举此三人以问佛,彼等所堕之地狱,为是有一定处所,虽造业不同,皆归此同受其报。 抑或各其自然,各各发业不同,而各各受报亦异。 前二句是问别业同受,后三句是问别业别受。 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己三结请决定开示阿难隐本垂迹,示同幼稚蒙昧,一再恳佛开示正见,令诸持戒众生,闻佛开示决定之义,不致再有犹豫,自然心生欢喜,身则顶戴受持,谨慎洁净,得无毁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丙二示答分二。 丁初赞许佛告阿难,快哉此问是赞词。 令诸众生以下是许说。 因前三人,犯贪嗔痴妄语等,皆为邪见。 今因阿难问别业同受,抑别业别受,令持戒者,闻佛开示,信心益坚。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而得解脱,正法自可流通。 诸毁犯者,闻而生惭,悔改前非,弃邪归正,实快人心。 故佛赞曰,快欲此问。 因故此问,能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实而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地狱同别之义。 阿难! 一切众生,实本清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丁二正说分三。 戊初总明二分分三。 己初约迷真双标此明真如随缘,众生迷真起妄,而妄有七趣。 众生虽有七趣之殊,然其性实本平等,唯一真如,清净妙心,无诸杂染。 因彼众生一念妄动,遂成妄见,因妄见分别人我,顺我贪,违我嗔,不明无我是痴。 由贪嗔痴习,而分内分外分。 内分,谓众生身分之内,即我执重者,于我我所,深生耽著,但知有我,不知有人。 外分,即众生身外,是我执轻者,悬求胜应,六道七趣,遂由是生。 此等众生,虽情想升坠,胜劣不同,总不出虚妄习气;而习气又不外迷真,故本科约迷真而双标内分外分。 阿难! 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 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己二约情想别示分二。 庚初约情别示情属内分,即众生身内事。 在众生分内,或贪淫乐,或贪口腹,或贪名刹,而发生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妄情。 如投其所爱则喜,犯其所爱则怒,失其所爱则哀,顺其所爱则乐,妨其所爱则恶,纵其所爱则欲。 因爱生情,情积不休,能生贪爱之水。 水性沉坠,故多情众生,决定堕落。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以下,是举事例证爱能生水。 如人心忆珍羞美味,不觉口中水出;心念已故前人,或怜其不幸遭遇,或恨其离己而去,恩情未亡,音容己渺,心中思忆,目中不觉泪盈。 或贪求财宝,不禁垂涎;想及将富,喜形于色,而举体发光。 或贪著淫欲爱染,虽未接触,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如是贪食,贪财,贪色等爱,虽属六根各别,但同属流质水分,水性湿润,自然坠而不升,故内分属情必堕。 阿难! 外分即是众生分外。 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胜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阿难! 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发布时间:2024-05-16 12:25:44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