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七讲 内容: 第七讲各位听众! 十善业道经,今天讲到:甲字下第三段,宗要分。 宗要者,是一部全经的宗旨,也就是本经最紧要的所在。 然而本经的宗要是什么呢? 这在缘起分中曾一再的说过。 都如‘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又说:‘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 上面这两段经文,已经将本经的宗要,隐隐约约的指示出来了。 你看吗!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 这是指出不同的心想,为一切众生造业的动机。 由心想的策动,发之于身、口、而造出善恶不同的业。 业是因,当然感招到诸趣轮转的果。 诸趣、就是六趣,六趣就是六道。 六道中的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 在善、恶的两个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六道的众生,所受的果报,在苦乐上有天渊之别。 再看! 缘起分中,佛陀叫我们观看,‘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而生’。 这很明白的告诉我们,由不同的心想,造不同的善恶业,受苦乐不同的果报。 而菩萨庄严清净的妙色,纯净清洁,皆由修习善业而生。 那末! 学佛的人,应当知道,造善恶不同的因,受苦乐不同的果。 与其受苦,不如受乐。 如果不愿意受苦而希望受乐的话,那末! 大家就应该如诸大菩萨一样,修习既纯且净的善业,可以获得清净庄严的妙色。 妙色也就是身相好看。 这两段经文的中心点,就是在善业的两个字,而修习善业、正是本经的宗要。 宗要分中,我把他分成二十段;现在且讲:乙字下第一段、示应修善法。 经上 释迦牟尼佛,告诉龙王说:‘龙王! 当知!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何等为一? 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 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分毫不善间杂。 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初步信仰佛教,有两个必要的观念。 这两个观念,就是:善恶因果,六道轮回。 造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的善因,就获得投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罗的乐果;反之,造了杀生、偷盗、邪淫等等的恶因,就应该遭遇到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的苦果。 信佛的人,没有这一个基本信念,则一切的一切,都无起谈起。 善、恶、是决定人们行动是好是坏的一个标准。 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二者之间,如水火一样,有著绝对的不同,绝不容许善恶不分。 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这是这世界浊恶的原因。 然而、在人事上,有时凭各个人手腕、技术、以善为名,而伪装他的恶行为。 这一类只顾眼前,不顾身后的冒险家,他决定要受到因果律的裁判的。 根据以上的两个原则,而后我们才好讲解这一段经文:经文中的一法,是什么法,而这一法的功用,是其大无比。 为的是要使听众注意这一法的伟大,因此、 释迦牟尼佛,运用说话的技巧,先行将他的功用透露出来。 所以、经上说:‘龙王! 当知!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能断一切诸恶道苦,就是这一法的功用。 一切恶道,就是三恶道。 三恶道,就是畜生、地狱、饿鬼。 这三道所以称恶者,因为都是杀、盗、淫、妄的恶因之所感招。 恶道中以地狱为最苦,一日一夜,万死万生。 饿鬼道,则经年累月,不得一食。 饥火中烧,痛苦万状。 畜生道,则披毛戴角,负债含冤。 或被役使,或充庖厨,刀砧割截,水煮油煎,那许多苦楚,绝不是我这拙口钝舌,能道得出的。 然而这一法,究竟是什么法呢? 可是、 释迦世尊并没有很痛快的告诉我们是什么法,还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了是一‘善法\’。 所以经上说:‘何等为一? 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 在这里我要求各位听众注意! 我们要注意,‘常念\’、‘思惟\’、‘观察\’的这三句警语。 常念、就是要分明记取,不要忘记。 思惟、就是思索和惟忖。 这就是教我们对这一善法,要时时刻刻的不忘记,而且要思惟如之何而能使这一善法,百分之百的能兑现。 所以、再加上一个‘观察\’。 观、就是观想;是向内的;察、就是察看,是向外的。 也就是内心上的起心动念;身、口上所有的言语行动。 时时刻刻,注意到他是善、是恶。 是恶的,赶快要使他消灭;是善的,赶快要让他实现。 恶法、如魑(音雌ㄔ)魅(音昧ㄇㄟˋ)魍(音罔ㄨㄤˇ)魉(音两ㄌㄧㄤˇ)一样,在心光的照察之下,绝对不敢逞现他的鬼怪技俩。 ‘善法\’、固然是初心学佛者的中心工作,但、常念、思惟、观察的工夫,是加一倍的要紧。 儒家也有这一类的教训。 都如:‘朝于斯,夕于斯,口而诵,心而微’。 因为、必得要有这样严密的操守,善法才能渐渐增长;恶法才不致于,乘隙进攻,乘虚而入。 必得要这样的步步设防,才能进一步使诸恶永断;善法圆满,而后才有资格够得上,亲近诸佛菩萨,以及其他的圣众。 所以、经上说: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分毫不善间杂。 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向下去讲到宗要分中乙字下第二段、善为胜因。 善、恶如同水火,两两不能相容,这在前面已经说过。 而恶法染污,善法清净,染净之间,又有天渊的距离。 唯其既善且净,所以才能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因此、 释迦世尊,又以很沉重的语气而告诉我们,如经上说:‘言善法者? 谓:人、天身。 声闻菩提。 独觉菩提。 无上菩提。 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善法的本身,究竟是什么? 释尊到此仍然不肯为我们说明。 只是从他的作用上用烘云托月的方法把他烘托出来。 因为、人天身,固然以这善法为根本。 而声闻圣者,独觉圣者是:小乘佛教的极果;无上菩提是:大乘佛教的极果。 大小乘佛教的两重极果,都以此善法而为根本。 那末! 这一善法的殊胜,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什么是人身、天身? 什么是声闻、独觉、以及无上的菩提呢? 人、天、是三善道中的两道。 修五戒,十善的人,这一期的寿命终了,仍可以这善法的力量,转生人道。 人死了而转生人道的公案,在六道轮回录中,以及其他讲果报的书里多得很。 以时间关系,我不能引来作证。 修十善法而兼修四禅未到定,可以生六欲天。 修十善而兼修四种禅定,可以生四禅天。 修十善而兼修四空定,可以生四空天。 所以人身、天身皆以善法而为根本。 声闻、因闻佛说法的音声而悟道,所以叫声闻。 是二乘人当中的一种。 声闻乘的修证,有三资粮、四加行、四向、四果。 第四果,是断尽三界见思,真穷惑尽,具有三明、六通、十八神变的圣者,离欲真净、大阿罗汉。 独觉者、是山林水边,孤身独处,观察自然界的花开花谢,而觉悟身世无常的真理,不一定出生于有佛之世,所以称为独觉。 也是小乘或二乘圣者中的一种。 ‘无上菩提\’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 ‘阿耨多罗\’,译成国语为‘无上\’,‘三藐\’为‘正等\’,‘三菩提\’为‘正觉\’。 ‘无上菩提\’,也就是‘无上正觉\’。 菩提者,觉道也。 声闻、独觉的二乘圣者,对于所谓‘道\’或者称为真理,虽只觉悟了一半,但也照样的称为菩提。 大乘佛教的修证,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而后位登极果。 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妙好,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的神通道力。 这就是所谓三觉圆满的佛。 信佛、学佛、以成佛为最高目标,佛果以上,再没有更高的位置,所以称为无上菩提。 发布时间:2024-05-15 13:12:15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