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紫柏大师:紫柏老人集卷之十三 内容: 紫柏老人集卷之十三明 憨山德清 阅缘起刻藏缘起嘉隆闲。 袁汾湖以大法垂秋。 僧曹无远虑。 不思唐宋之世。 大藏经板。 海内不下二十余副。 自元迄明。 南都藏板。 印造者多。 已模糊不甚清白矣。 且岁久腐朽。 燕京板虽完壮。 字画清白显朗。 以在禁中。 印造苟非奏请。 不敢擅便。 又世故无常。 治乱岂可逆定。 不若易梵筴为方册。 则印造之者价不高。 而书不重。 价不高。 则易印造。 书不重。 则易广布。 纵经世乱。 必焚毁不尽。 使法宝常存。 慧命坚固。 譬夫广种薄收。 虽遭饥馑。 不至饿死。 时法本禅人。 实闻此言。 但本公自顾力弱。 不能图之。 然此志耿耿在肝膈闲。 无须臾敢忘者也。 至于万历七年。 予来自嵩少。 挂锡清风泾上。 去大云寺不甚远。 寺有云谷老宿。 乃空门白眉也。 时本谷为云谷侍者。 予访云谷于大云。 复值本公在焉。 既而及刻藏之举。 以为非三万金未能完此。 众生以财为命。 岂易乞哉。 大都常人之情。 有伤其命。 虽父母。 兄弟妻子之闲。 有不悦者。 以世外之人。 乞人性命。 谁愿之哉。 予曰。 小子何不见大若是乎。 但恐办心不真。 真则何虑无成。 且堂堂大明。 反不若宋元之盛哉。 宋板藏经。 亦有书刻者。 元板亦不下十余副。 子急图之。 毋自歉。 老汉虽不敏。 敢为刻藏之旗鼓。 旗所以一人之目。 鼓所以一人之耳。 目一则明。 耳一则聪。 聪之与明。 众生之所本有者。 特无大法以熏开其心。 故虽有而不能用。 子谓众生。 财与命同。 以故难乞。 殊不知以财为重者。 诚聪明未启耳。 如聪明一启。 即知此身幻化非坚。 此心起灭不常矣。 既知此矣。 即乞其头。 亦欢然愿施者。 况身外阿堵物耶。 于是法本辈。 化弱为强。 转狭为广。 视刻藏之举。 若壮士屈伸臂耳。 了无难色。 然犹未举行也。 及密藏开公。 问法于老汉。 因而嘱以刻藏之事。 开公曰。 易梵筴为方册。 则不尊重。 无乃不可乎。 予破之曰。 金玉尊重。 则不可以资生。 米麦虽不如金玉之尊重。 然可以养生。 使梵筴虽尊重。 而不解其意。 则尊之何益。 使方册虽不尊重。 以价轻易造。 流之必溥。 于普万普之中。 岂无一二人解其义趣者乎。 我又闻之。 我法如涂毒鼓。 于众人中击之发声。 无论有心无心。 闻之者。 命根皆断。 若然者。 不惟尊重供养者。 有大功德。 即毁之谤之之徒。 终必获益。 且娑[浦/女]度生。 以折门为先。 摄门次之。 纵使轻贱方册之辈。 先堕地狱。 受大极苦。 苦则反本。 反本即知坠地狱之因。 知因则改过。 改过则易轻贱为尊重。 是以摄之不可则折之。 以折之之故。 则见有地狱。 既见地狱。 则痛想天堂矣。 由信天堂而信佛。 故尊重与轻贱。 乃翻手覆手耳。 老汉但愿一切众生。 轻贱佛法堕地狱中。 因地狱苦发菩提心。 若然者。 易梵筴为方册。 则广长舌相。 犹殊胜万万倍矣。 子何不智若此乎。 于是道开闻予言。 泣涕俱下。 跪而发誓曰。 谨奉和尚命。 若有人舍三万金。 刻此藏板者。 道开愿以头目脑髓。 供养是人。 自今而后。 藏板不完。 开心不死。 由是观之。 则法本道开。 不才老汉。 及现前一切刻藏施主。 皆袁汾湖之化身也。 募写大士缘起夫圣人无常身。 以众生身为身。 如片月在空影临万水。 有见不见。 则水有清浊。 非无月也。 我观音大士。 以闻思修。 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忘所。 获二殊胜。 成三十二应。 使一切众生心水清净者。 随缘而得见月焉。 由是论之。 则菩萨众生初非有别。 以闻思修薰之。 即得入流忘所。 圆通妙应。 以贪嗔痴熏之。 即顺无明。 流堕诸趣。 以故菩萨悯其同体。 即所自验方。 救疗群有。 驾大慈悲。 分身散影。 随类利益。 滇南清上人。 一日病几死。 梦观世音。 劝其念自性佛。 遂瘳。 由是发心图大士万身。 普施供养。 报菩萨恩。 信入意地。 情见乎辞。 余见其涕泪俱出。 而作是言。 因嘅焉为之述此。 夫清禅人以笃疾为水。 得睹菩萨清凉之月。 达观道人闻其言。 即直下不疑。 则以不疑为水。 亦复见之。 愿诸净信。 各各若我直下不疑。 则菩萨清凉之月。 在在而见。 虽然众生业重。 不疑为难。 且向第二门头往生极乐。 共睹弥陀。 闻无上法音。 又普门中最方便处也。 铁钵缘起大哉佛钵。 其来远矣。 过去诸佛。 不可数极。 现在诸佛。 皆亲执持。 未来诸佛。 非钵不食。 佛尚宝惜。 况比丘乎。 去佛既远。 戒法凋零。 凡沙门释子。 住家者多。 乞食者少。 而乞食者。 复率操瓢。 不知持钵。 所在名蓝真宇。 聚徒讲演。 安禅集众。 千指万指。 未见有钵食者。 夫钵者。 圣人应量之器。 量我量物。 如函受盖。 如黄钟之律。 应气不爽。 故即饮食而调心。 心调而物化。 物化而善广。 远则兼利界外。 近则泽布寰中。 故曰。 一夫全德。 道洽大千也。 然则钵者。 利己利物。 大法所系。 岂细物哉。 乃今忝为佛子者。 食非钵食。 饮非钵饮。 蹈莲花面之迹。 坏菩提身之根。 饰伪以乱真。 冯虚以构伪。 邪风竞扇。 纯正遭谗。 于是幻子恺公。 痛正像之风移。 慨教流之日薄。 遂披寻律藏。 精考钵仪。 以为泥古则不近人情。 狥情则乖于古式。 瓦钵则危脆易损。 金银则侈奢非法。 惟铁钵坚朴。 难毁易办。 而末法比丘。 心行粗浮。 时又艰险。 故独宜焉。 呜呼。 罗睺洗钵。 钵碎为五。 自兹律分五部。 宗尚不一。 戒珠失掌。 比丘不持戒律。 比丘尼等不行八敬。 持应量器。 游行酒肆。 或入淫舍。 种种家丑。 如来悬知。 盖尝闵痛其陵夷。 迄今戒坛生草。 衣钵萧然。 且不知钵为何物矣。 嗟乎。 既为佛子。 当报佛恩。 报佛恩中。 复有缓急。 自非英衲。 孰识时宜。 恺公以法器莫重于钵。 发心造铁钵五百口。 随缘乞之。 傥仗我皇灵。 钵功就绪。 则上祈圣算。 下祝民康。 惟愿正法昌隆。 魔风殄息。 绳绳法器。 万古无残。 栖霞寺定慧堂饭僧缘起佛法者。 心学也。 然绍隆佛法者。 僧也。 故薄僧者。 非薄佛。 薄自心也。 夫自心者。 圣贤由之而生。 天地由之而建。 光明广大。 灵妙圆通。 不死不生。 无今无古。 昭然于日用之闲。 即之而不可入。 离之而不可遗。 在眼而见。 在心而知。 境未对时。 圆满独立。 百工得之而技精。 圣人得之而道备。 不难而易见。 触事而冥契。 而人薄之。 故日用而不知焉。 昔达观颖禅师行脚时。 至吴中。 日势稍晚。 投宿律居。 主者弗纳。 师责而数之曰。 如来有言。 汝曹不闻之乎。 在家僧不喜客僧来者。 我法当灭。 由是观之。 颖公有道之士。 一宿不留。 何怒至此。 盖非自安。 实痛佛法之衰。 心学之不明故也。 予以是知。 饭僧一事。 功德最大。 大以资培佛种。 小则广植福因。 今栖霞禅堂主者。 云峰遍上人。 有志饭僧。 惟是连岁荐饥。 力不称愿。 云堂如旧。 青烟寂寞。 来者凄然。 余目睹其事。 心甚哀之。 既而为其倡百人之缘。 一人岁施米十斗。 十年为限。 无论丰荒。 缘不可断。 呜呼。 去圣时遥。 世道交丧。 识虑非远。 所重者不重。 所轻者率重焉。 夫至重者。 自心也。 开明自心者。 佛学也。 传佛学者。 僧也僧来而不喜。 薄自心也。 人为万物之灵。 乃不知重心学。 其可乎哉。 因书以告四众云。 积庆庵缘起寒山子诗曰。 庭际何所有。 白云抱幽石。 世之高明者。 无论今昔。 皆味之而不能忘。 岂不以其天趣自然。 即物而无累者乎。 万历岁癸巳中秋。 达观道人以问疾毗耶。 维舟当湖。 既而太宰陆居士疾少差。 亦放舟顾道人于案山之阳。 案山距积庆不十里许。 太宰公季子。 适与毛修之相视而笑曰。 案山水富而竹贫。 积庆水贫而竹富。 安得有神通者。 掬当湖之水。 注积庆老禅钵中。 移积庆之竹于五老峰下。 顾不美哉。 予闻之曰。 道人受性慵懒。 亦无奇特神通。 不暇掬当湖之浪。 亦不暇移积庆之篁。 何不放舟积庆。 饱其空翠。 归宿案山。 不亦可乎。 既至积庆。 则苔径幽然。 修篁澄碧。 椽败屋老。 庵宇萧条。 道人谓二三子曰。 道远乎哉。 触事而真。 圣远乎哉。 体之即神。 故曰。 仁者见之以为仁。 智者见之以为智。 夫厌喧趋寂者。 睹白云幽石而通玄。 醉荣刺空者。 闻花馆笙歌而忘倦。 惟得自心者。 喧兮寂兮。 荣兮辱兮。 无往而非心兮。 盖独立则无待。 无待则无外。 无外则无分别。 无分别则无我所。 若然者。 积庆之废兴成败。 譬夫水之兴波。 波之复水耳。 虽然道人愿诸贤豪君子。 舍梦中财。 严空中境。 即相冥真。 从缘得旨。 则积庆瓦砾荆榛。 琅玕古木。 皆诸君广长舌相也。 敢不勤之。 时一芦运禅人揖其祖曰。 大师深慈。 为此庵施笔头三昧。 增光存殁。 宁弗拜谢。 径山佛殿缘起双径。 冠世绝境也。 自昆仑南来。 翱翔万里。 越天目而逶迤。 隐隐隆隆。 雄雌万状。 势方奔舞。 直趋东溟。 而双溪一阻。 则英灵秀杰之气回。 而氤氲盘薄。 怒拔于五峰之闲。 世为龙象窟宅。 自唐国一钦祖开山。 乃至宋大慧杲禅师。 传心如贯珠。 灯灯相续。 以迄于今。 则去圣弥远。 世与道丧。 僧不能转俗。 更为俗转矣。 夫经曰。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今不能转俗。 章为俗转。 岂非现成肉佛。 自作众生。 呜呼。 一心不生。 凡圣路断。 一微涉动。 染净俄分。 即此而观。 众生诸佛。 初无差别。 了悟者梦觉都除。 未了悟者。 不惟于无梦中作梦。 更于大梦中强为己觉。 殊可叹耳。 昔佛经行时。 俄指曰。 此地可建一梵刹。 帝释信手拈一茎草插已。 曰建刹竟。 比幻居讲主。 作径山僧引进导师。 不远千里。 来曲阿见老汉曰。 径山众上人某。 曾引渠跋涉燕山。 请开藏主。 并祈旁鼓修殿严像。 藏主已诺。 会病未至。 蒙大师代以幻余本公。 今复迁化。 则向来所举。 似同说梦。 故某与众僧。 不惮劳勤。 今更强颜来礼和尚。 所愿不惜弹指。 震大法雷。 破众生痴梦。 成就如上胜事。 老汉曰。 公等此来。 既不为自求。 专为祖道。 今老汉有一转语。 举似公等。 公等答得相应。 即梦中说觉。 觉中说梦。 恣我舌端。 无不可者。 试问帝释插草。 建梵刹耶。 不建梵刹耶。 建则琳宫宝坊。 了不现前。 不建则佛与帝释。 两皆脱空。 时诸上人俱以默答。 老汉亦以默领。 唯喝石崖旁观不禁。 向老汉曰。 和尚不必抛掷古今。 广打葛藤。 国一大慧鼻孔。 要与和尚不别。 道开法本。 虽皆梦中承当。 和尚大须觉中着到。 管取径山大雄宝殿。 刹那成就。 诸祖残棋。 移星换斗。 唯时王内翰。 于比部。 只解顺水推船。 不能逆风把柁。 撺掇喝石生儿。 并诸现前黑白大众。 擎跽而请。 唯愿和尚发大慈悲。 勿孤负喝石。 亦令某等各各愿满。 噫。 双径五峰江海秀。 濑阳江澈影重重。 相逢莫问谁家曲。 管取声声落眼中。 湖州府弁山圆证寺募四万八千弥陀缘起夫四十八愿者。 乃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如来。 因中为法藏比丘时。 对世自在王佛。 所发之愿也。 若以有思惟心测度之。 即一愿功德。 尚难信受。 况四十八愿。 若广大无极。 迂阔无稽者。 宁不为之惊怪哉。 殊不知于理推之。 虚空之无际。 天地之高厚。 万物之广多。 圣乎。 凡乎。 有知乎。 无知乎。 皆不越我自心者也。 故曰。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以此观之。 则法藏所发之愿。 如来印证之辞。 证之于理。 即之于事。 皎如日星。 夫何疑。 又众生习俗庸鄙。 识不高明。 计六尺之躯为身。 方寸之影为心。 无论贵贱荣辱逆顺。 穷神殚虑。 劳骨弊形。 奇智异谋。 严饰万态。 自生至死。 无须臾自在者。 不过未能窥破身心耳。 是以大觉愍而哀之。 发广大之愿。 示无边之胜。 照廓其心境。 使一切众生。 肃清慧日。 获无身之身。 无心之心。 无身之身。 形充八极。 无心之心。 照穷万有。 悲夫。 人为万物之灵。 于此大身广心。 冥然莫悟。 局执于臭躯壳上。 甘陷于妄想梦中。 初不自觉。 反乃惊怪于法藏比丘者。 人果灵乎。 不灵乎。 余万历庚寅岁。 结夏于留都摄山栖霞寺。 以七月旬有二日。 有断手僧如林者。 来山白余曰。 我断只手。 不为名闻。 不为衣食。 我闻阿弥陀如来。 有四十八愿。 愿依数请四十八员。 真实持戒。 求生西方禅僧。 僧各顶戴旃檀弥陀灵相。 于昼夜六时。 精修净业。 无限年月。 以毕生为期。 柰何事大力寡。 无以感人。 故断只手以表寸赤。 愿乞一大檀越。 舍千金为我开疏。 惟愿大德。 决我凡心。 余闻其言。 愀然久之。 乃谓之曰。 断手不难。 舍财难耳。 若不闻众生舍财如割身肉乎。 苟手断心伪。 愿岂易克哉。 且连岁海内饥馑不胜。 有能慨然施千金者。 恐无是处。 不若遵弥陀本愿。 化四万八千人。 人各乞银一钱。 积少成多以集事。 不亦可乎。 虽然。 诸佛不可思议。 众生亦不可思议。 余非具他心圣人。 安敢妄言。 请以初愿。 及次愿。 拈阄于佛。 佛许可者。 即奉行之。 断手僧。 谨置阄于如来慈镜光中。 泣涕以祷。 信手拈之。 即得次愿。 遂索余言。 掇叙发心大概。 遍告十方。 愧余不能文。 不敢赘言于愿尾。 坚辞弗获免。 又云台居士。 余之故人。 断手僧。 又居士往所信者。 故书此以慰存没云。 虽然佛事人情。 初非有二。 顾其用心何如耳若如法藏用心。 即人情不异佛事也。 若众生用心。 即佛事不异人情也。 余慨如林上人。 朴实真率。 能不惜形躯。 断手自盟于四十八愿。 愿四万八千人。 克弥陀之果。 视余一瓶一钵。 独善其身。 何啻蹄涔匹乎沧海。 上人慎而行之。 天必佑之。 今太宰公。 已为四万八千弥陀之领袖。 则见贤思齐者。 必云然而和之矣。 克愿奚难哉。 吴江圣寿寺缘起即花寻春者。 春未必在花。 即水寻鱼者。 鱼未必在水。 虽然。 离花而觅春。 外水而求鱼。 又岂可得哉。 故道不在迹。 道岂能自彰。 教不在人。 教岂能自弘。 如来之道犹春也。 天下名蓝真宇。 种种教迹则花也。 吴江圣寿寺。 肇迹吴赤乌年闲。 今数百千载犹嵬然独存于荒废之余。 赵宗伯闻而惜之。 适与道人及此因缘。 为之创五百人缘。 集兹胜事。 盖怜花存春之意也。 若夫教海涛生。 鱼龙听法。 又道人末后句耳。 迎无量寿佛立像缘起释迦文佛成道已。 思惟所亲未度。 而度众生。 非师范人天之则。 遂升忉利为母说法。 以优阗王想佛成渴。 命三十二匠。 往地居天。 刻佛三十二相。 请归优阗国供养。 此像教之始也。 万历庚子冬。 有始光居士。 自闽之杭。 访云栖袾大师。 因见大师所供无量寿佛立像殊胜。 精神慈注。 瞻礼之闲。 使众生染习。 于不知不觉之顷。 忽生净想。 居士默谓曰。 吾安得如此像。 供之家庵。 以酬夙愿。 讯之则刻匠已死。 大师望居士眉宇之色。 欲像之心。 有不能割者。 谓居士曰。 此像亦易得。 匠者云亡。 贫衲为居士别觅一匠刻之。 保任不减先刻者。 居士遂五体投地。 捐赀付托于师。 约明年四月迎像。 不幸袾大师蹈汤火之灾。 像不如约。 届期。 居士果遣手足来迎。 大师谓众。 当即以山中原像应其请。 像可再雕。 言不可食。 既而某迎像出山。 适当道猬集。 买舟不得。 偶有一船泊于江浒。 迎像者问舟子曰。 舟可载人否。 曰否。 曰船不载人。 欲载何者。 舟子曰。 余以待佛。 迎像者异之。 谓舟子曰。 专欲汝舟载佛耳。 舟子欣然许诺。 舁像舟中。 礼供甚虔。 云此佛前一夕。 已征余两人梦矣。 至姑苏又将易舟所易舟子。 夜复梦金人来舟中。 像至宛如梦中所见。 无不惊异。 盖与前舟夫妇所得梦景。 正相符耳。 还家安立净室。 观者云集。 奇哉。 斯像谓之木佛耶。 善使人梦。 谓之肉佛耶。 谛视之揣摩之。 则木佛也。 呜呼。 木佛善使人梦。 世则疑之。 肉佛说法。 世则不疑。 如以唯心观之。 木佛肉佛。 两者未尝非心也。 以未尝非心之印。 印世之疑与信。 果有疑信耶。 果无疑信耶。 天机深者于此印了知不疑。 则大之天地。 多之万物。 及于虚空。 皆纳于立像一毛孔隙。 毛孔不窄。 天地万物不多。 于不窄不多之中。 六尘内遂举一尘。 问天下黑白。 此尘谓自生耶。 他生耶。 共生耶。 无因生耶。 黑白中有能转此语者。 渠臭皮囊。 不异立像。 供之无倦。 募书金字华严经缘起余闻华严大部。 有一四天下微尘数品。 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 每虑其广大众多。 不能于此生穷之矣。 及读唐译华严经。 偶得一偈。 不胜踊跃庆幸。 偈曰。 毗卢遮那佛。 愿力周法界。 一切国土中。 恒转无上轮。 此偈总二十字。 而大部华严。 包括无余。 毗卢遮那。 此言光明遍照一切处。 愿力周法界。 盖法界有十。 谓佛法界。 菩萨法界。 缘觉法界。 声闻法界。 天法界。 修罗法界。 人法界。 畜生法界。 饿鬼法界。 地狱法界是也。 然地狱以十恶五逆为花。 饿鬼以悭吝刻剥为花。 畜生以愚痴乱伦为花。 人以根本戒为花。 修罗以十善好斗为花。 天以未到定十善为花。 声闻以四谛析色为花。 缘觉以十二因缘还灭为花。 菩萨以三学六度为花。 佛以万德周圆为花。 呜呼。 东方出圣人焉。 西方出圣人焉。 上古出圣人焉。 后千百世出圣人焉。 凡所作为。 未有无花而有果者也。 我无十恶五逆。 则地狱谁入。 我无悭吝刻剥。 则饿鬼谁受。 我无愚痴乱伦之行。 则畜生谁作。 我有五常始得为人。 我行十善而好胜。 则不免为修罗。 我能修定。 广行十善。 则当生天。 我修四谛。 析色明空。 必得声闻。 我作还灭之观。 终登缘觉。 我行六度。 长劫无疲。 定成菩萨。 我三惑永断。 万德周圆。 必圆证妙觉。 此名实之征也。 如我一念不生。 则十界无地。 凡焉。 圣焉。 镜中眉。 空中花耳。 虽然。 参须实参。 悟须实悟。 则华严四法界。 不在八十一卷。 而在我日用也。 如参悟未能。 且从八十一卷语言文字。 检名审实。 实审则义精。 亦非分外。 四法界者。 理法界。 事法界。 事理无碍法界。 事事无碍法界是也。 理法界。 则水外无波。 事法界。 则波外无水。 事理无碍法界。 则波水无碍。 事事无碍法界。 则波波无碍。 以水言之。 则谓之理。 以波言之。 则谓之事。 以波水言之。 则谓之事理。 以波波言之。 则谓之事事。 是故善用其心者。 即一尘而入四法界。 如因一枝花得无边春耳。 况此经八十一卷。 言言皆枝。 字字皆花。 有智男子。 或因一枝一花。 而得无尽春光。 则荆棘蓬蒿。 未始非春也。 荆棘蓬蒿。 六凡之譬也。 如花如枝。 四圣之譬也。 荆州府江陵县承天寺。 有了初善禅人。 以为古人剥皮为纸。 析骨为笔。 刺血为墨。 而流通此经。 欲凡有知觉者。 即文字语言。 而入华严法界。 善虽不能流通此经。 愿以庄严此经为佛事。 藉此少报四重之恩。 不亦可乎。 于是发心募众。 共书金字华严经一部。 并纶观一卷。 如胜事梦感。 愿凡书一字一言。 一叶一卷。 乃至十卷。 八十一卷者。 皆仗此因缘。 如因一花。 而得无边之春。 因一言一字。 而尽入华严法界。 此禅人发心庄严此经之愿也。 索予数语为前茅。 予愿凡诸黑白贤豪。 皆当见作随喜。 然众生舍财如割身肉。 苟无卓见。 随喜之缘亦不易结。 禅人当作剥皮析骨刺血之想。 则一钱半钱。 不可误用。 况多钱者乎。 善禅勉之。 山东东昌府铁塔隆兴寺化缘文东昌东郭二里许。 有寺曰隆兴。 肇自洪武初。 乃祝圣道场也。 地势幽朗。 高林垂阴。 古塔昂霄。 钟梵流响。 或悲风尘而登临者。 顿觉烦襟洗然。 徘徊卒不忍去。 良以如来说法。 权实迭唱。 或以香饭为阶梯。 放光为舟楫。 寄文字以传心。 施棒喝而启悟。 乃至楼台碍日。 觉路铺金。 通而会之。 无非广长舌之波澜也。 大凡人情无常。 善恶从境。 故以善境诱之。 则善心生。 恶境熏炙则恶念起。 圣人有见于此。 弗吝弘慈。 分身散影。 应质垂躯。 饰以奇特庄严。 广以无边妙刹。 使夫众生磕着撞着。 触处善境。 冥移其习。 密化其恶。 所谓铸顽成仁。 陶痴为慧者也。 或者不达此意。 以浪费民财短之。 是数二五而不知十也。 夫行一善。 则息一恶。 息一恶。 则省一刑。 一刑省于家。 十刑省于里。 万刑省于国。 谓之无补于治道可乎。 隆兴大殿。 及支官旁宇廊庑。 且以年深日久。 风霜虫剥。 摧颓极甚。 若不修整。 非惟祝圣失古。 即广长舌坏。 说法器残。 而雷音亦无闻矣。 寺僧觉莲课公大慨于兹。 乃谋诸侍御傅居士。 并一切黑白贤豪。 誓续旧绪。 余甚敬其识卓见殊。 以故缀数语。 代为十方白云。 棱伽山寺大藏阁缘起众生不悟言说法身。 而为文字所转。 如悟言说法身。 则不必离言说。 而求法身也。 古有鸟官。 闻羽虫之音。 知其好恶吉凶焉。 由是而观。 则言说法身。 亦不外鸟音有也。 眉山曰。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则言说法身。 与色相法身无别也。 岂惟色相哉。 鼻之所臭。 舌之所尝。 身之所触。 意之所知。 谓之臭味法身。 触法法身。 亦不悖初言说法身也。 故灵云见桃花而悟道。 楼子听曲声而明心。 良有以乎。 然文字般若。 又言说法身广长舌相也。 娑婆众生。 心量狭小。 习尚卑微。 苟不以广长舌相。 吐大雷音。 震其常情。 则生死之梦。 终不醒矣。 又诸施之中。 法施为上。 财施次之。 然微财施。 则法施难广。 是以能割所有身命之财。 流通佛法者。 其功与法施等也。 某人立心造大藏一部。 施石湖棱伽。 山僧某禅人。 构阁供养。 永为人天眼目。 施者受者。 必皆无我所心。 而能成此言说法身之功德也。 岂可以算数知哉。 末法众生福薄。 凡集胜事。 多难少易。 某其勉之。 棱严寺五十三参长生缘起槜李棱严。 以嘉靖时倭奴之变。 寺因火之。 于是清凉宝地。 翻成热恼之场。 旷古名林。 遂为游晏之所。 识者慨焉。 万历闲。 有豫章密藏开公。 乞食城中。 以为长水灵迹。 岂当久委草莽。 乃不辞寒暑。 而旧物始复。 虽正殿缓之未建。 然有静室可以藏经板。 有云堂可以安法侣。 有香厨可以供饘粥。 晨昏禅诵。 异口同音。 击磬鸣钟。 祝延圣寿。 愿吾君明齐日月。 算等山河。 五谷丰登。 苍生乐业。 此林下道人寸志也。 呜呼。 一旦既废热恼之场。 复为清凉福地。 游晏之所。 今为更始名蓝。 微开郎则旷古祝圣之坛。 几为有力皮矣。 虽然法界门中。 无孤单法。 设微鹤林蕖上人佐之。 宁即功成速若是乎。 至于诸大金汤。 不避嫌疑。 不顾毁誉。 并心护持。 始终如一。 虽给孤复生庞老再来。 不是过也。 余固不敏。 感金汤护持之念。 开郎隺林寒暑之勤。 倡善财五十三参之缘。 究五十三善知识。 无论黑白男女。 但闻缘发心。 见作随喜者。 请一人施米千升。 永充棱严十方圣凡长生供养。 庶几无负吾君资生之恩。 如来法乳之惠。 金汤护持之力。 二上人恢复之劳也。 疏刻大藏经疏大觉示生。 顺机缘而应质。 圣人制诰。 愍同体以垂慈。 大梦雷霆。 幽霄日月。 揭万古之昏盖。 活群灵之慧根。 半字满字。 宛转剖本有之光。 大身小身。 方便现圆回之相。 道高则声闻自远。 义备则圆照无亏。 理不乖事。 开凡圣之正因。 色不异空。 杜魔外之邪见。 滋多生之净种。 破五使之疑情。 曰深曰浅。 总就路以还家。 若见若闻。 俱立地而成佛。 是以补天地之玄化。 广君亲之至仁。 挽回薄俗之风。 启迪高明之习。 舍乎大藏。 别觅真乘。 何啻饥寒。 弃捐梁纩。 或以释迦非我国之人。 而不从其法。 抑不思文王亦西夷之产。 奚以被其风。 渴不辨泉。 饥无择饭。 迷方固当问路。 愈病必事求医。 乃智者之所尊。 不智者之所弃。 从长为善。 舍短称贤。 泥涂可以致云霄。 行潦可以通沧海。 故刺血为墨者。 非无知而作。 剥皮伐纸者。 心有见而然。 在昔固有英贤。 当世岂无豪杰。 是非曲直。 义理浅深。 譬夫九天之上。 而日星皎如。 万镜之中。 而灯珠灿尔。 然非韩愈欧阳修之排斥。 曷致契嵩洪觉范之发挥。 阳挤阴助。 权抑实扬。 天风起而云翳消。 时雨降而枯槁茂。 爰自运有通塞。 法以升沉。 玄奘求经于印度。 必也唐文皇之朝。 怀琏鸣佛于洛阳。 宜乎宋仁宗之世。 况我太祖高皇帝。 成祖文皇帝。 于通训。 则颁金汤之诏。 在会典。 则列墙堑之条。 故曰。 化顽凶而益王纲。 利善良而资帝道。 义林幽邃。 俗世罕闻。 王臣无爱无憎。 黎庶宜崇宜正。 捧王言之焕朗。 识圣鉴之渊微。 岂不以功高世宪。 道格殊方者哉。 用是吾道开法本。 不揆下愚。 远追德意。 誓刻经律论之全藏。 愿报佛法僧之至恩。 力微而满愿为艰。 事胜而资檀须普。 或十函五函。 量缘而襄刻。 或一部两部。 随意而乐成。 大地慈云。 普天甘露。 一字之功。 赞扬之莫尽。 半偈之益。 思议之难穷。 乃知常啼东请。 善财南询。 皆重法以轻生。 亦知恩而报德。 直以身为如来之床座。 岂若手持菩萨之慧灯。 众生造罪。 愚昧先之。 大士利生。 智光始也万行波腾。 离般若则终归苦业。 六通云变。 舍沤和则俱堕遍空。 慈母周旋百至。 未喻佛子之用心。 良友曲照多方。 庶象至人之护念。 流通大藏。 希觏胜因。 或贵或贱。 共成坚固之缘。 无亲无疏。 咸作难遭之想。 终期克济。 永用宣流。 广诸祖道影疏华钟匪叩。 则音响不流。 宝炬未然。 则寒光匿耀。 故归依佛祖。 藉有刑仪。 即像道存。 云传贵广。 愿身星布。 影遍寰区。 譬一钟声。 多人梦破。 如分灯焰。 大夜常明矣。 洪武闲。 黑白中好道者。 绘华梵诸祖道影。 自大迦叶尊者而下。 至国初耆宿百二十尊。 藏诸留都之南。 牛首山。 其精神慈注。 风度高简。 非灵台空清。 妙思通幽者。 未易着笔也。 万历己丑。 开待者省余于金坛。 于观察北园。 且西发清凉。 道出石头。 余曰。 牛首诸祖道影。 往曾于祖堂尘[土*孛]中。 检得六尊。 若云开月露。 光华照人。 咨询其余。 寺僧曰。 均藏牛首。 余怀此六寒暑矣。 弗能忘。 汝无却劳。 披暑一行。 或可理也。 对曰。 谨奉和尚命。 随策杖往。 果得灵相。 会太宰陆公见之。 喟然叹曰。 是当俨临人天。 光映群品。 柰何岁月浸久。 凋残若是。 圣人未灭度时。 吾辈业重垢深。 不遑近事。 兹睹道影。 何啻亲承。 得丹青家妙契其真者。 临写十部。 散布十方永作供养。 分辉迸耀。 普照昏衢。 顾不大哉。 开待者韪太宰议。 慨然任之。 太宰首临一部。 金沙善云居士。 于九部中。 随写一部。 余尚未得其人。 开待者跪而请曰。 愿和尚疏是因缘。 令诸善信生大法喜。 合并胜心。 成此希有。 余曰善。 夫由心生形。 由形生影。 而善反者。 由影得形。 由形得心。 由心得道。 若然者。 则百二十纸。 和尚不动舌根。 为天下人漏泄家风不少也。 又。 夫有自心则有虚空。 有虚空则有天地。 有天地则有山水。 有山水则有道场。 有道场则有诸祖。 有诸祖则有道影。 是以由道影而识诸祖。 由诸祖而辨道场。 由道场而知天地。 由天地而测虚空。 由虚空以悟自心者。 可谓寻流而得源矣。 若然者。 则大如天地。 杂如万物。 皆诸祖道影也。 岂待索于僧繇道玄之笔端。 然后谓道影乎哉。 虽然。 凡心鄙劣。 未能触途成观。 须凭胜相。 故阿难白佛。 我见如来三十二相。 胜妙殊绝。 形体映彻。 犹如琉璃。 常自思惟。 此相非是欲爱所生。 何以故。 欲气粗浊。 腥臊交遘。 脓血杂乱。 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 是以渴仰。 从佛剃落。 以此观之。 阿难佛弟。 尚观胜相发心。 况凡劣者乎。 故诸祖道影。 不可不广也。 虽华梵殊土。 其天容道貌。 精光炳烁。 使人瞻之。 尘习顿空。 即相会心。 千古旦暮。 与诸祖周旋于大光明藏中。 微道影孰能至此。 留都牛首山。 藏诸祖道影。 一百二十尊。 以岁久纸故色劳。 将至零落。 于是某人誓愿广图祖影。 遍流天下。 惟善男信女。 睹影开悟。 共证自心云。 常熟慧日寺西方殿造像疏圣人无常心。 以众生心为心。 大觉无常善。 以众生善为善。 众生既有此心。 即具此善。 如心本不有。 善本不具。 虽圣人设教。 大觉垂形。 何异乎夸锦绣。 鼓琴瑟。 于聋瞽人之前哉。 是以圣人设教。 不可不周。 大觉垂形。 不可不广也。 然教有浅深。 形有大小。 千变万化。 染净无常。 要而言之。 不过开众生本有之心。 熏发本具之善而已。 常熟县郭中慧日寺。 西方殿既万鼎新。 而像设未备。 果林禅人发心造阿弥陀佛像。 辅以观音势至二大士像。 意在为缘广普。 像虽三座。 愿结万人之缘。 人乞三分。 以讫其事。 有愿独造者。 禅人正色告之曰。 真松最初一念。 意在缘普。 虽属大檀盛心。 不敢奉命。 紫柏道人闻而嘉之。 遂述此以告有缘者。 流芳不可把玩。 老病不与人期。 逢缘勇猛。 见作随喜。 慨然乐助。 结净土缘。 培成佛种。 岂惟不负禅人最初一念。 亦人人本分事也。 此片勇猛随喜之心。 本非天降。 亦非地生。 先天地而非无。 后天地而非有。 故曰。 有物先天地。 无名本寂寥。 能为万象始。 不逐四时凋。 阿弥陀佛。 此云无量寿佛。 佛有事佛。 有理佛。 理佛圣凡平等。 愚智本具。 不因成佛而增。 不因为凡而减。 惟有事佛。 必假缘熏而显。 事佛既显。 理佛即圆。 事理无亏。 是谓究竟。 故曰。 佛种从缘起。 所以圣人设教。 贵乎必周必广者。 以众生染净无常。 熏发成种故也。 果林禅人。 方将以弥陀之愿。 观音之慈。 势至之悲。 普熏一切有缘。 如一灯光。 传百千灯。 以至无尽。 所谓万人缘者。 乃无尽灯之嚆矢耳。 重建嘉兴棱严寺佛殿疏首棱严。 此言一切事究竟坚固。 一切事者。 略则五蕴六入。 广则十二处十八界也。 初长水璇禅师。 读首棱严经。 至清净本然。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处。 疑而不解。 及参琅玡觉。 曰清净本然。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觉曰。 清净本然。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璇师于是疑情顿释。 归槜李疏此经。 譬夫禹之治水。 循其性而疏之。 古今称绝唱焉。 兹寺自宋迄本朝。 时虽代谢。 慧炬常然。 像设庄严。 香台静宇。 昭映日月。 而诸方龙象。 道长水者。 必怀香入郭。 探寻灵迹。 恋弗忍去。 盖璇师行化之地。 精神所存故也。 嘉靖闲寺废。 僧徒散逸。 珠林宝地。 掬为丘墟。 余过而哀之。 无何豫章开郎。 拥锡东来。 遂有恢复之举。 既而诸缙绅先生高其义。 群然和之。 诚通造物。 枯木为之重荣。 甘泉为之再涌。 于是禅室粗备。 香灯续明。 唯大雄宝殿尚有待焉。 敢告四方贤豪。 见善随喜。 胜因宜培。 呜呼。 璇师因读棱严而生疑。 因疑而参琅玡。 顿悟清净本然之心。 遂为百世心宗之祖。 然璇师所悟之心。 岂外诸君子。 日用昭昭灵灵者乎。 特迷悟一闲耳。 故迷之则清净本然。 遂为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悟之则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未始不清净本然也。 由是观之。 则一切事究竟坚固。 一切事不究竟坚固。 苟非其人。 道不虚行。 然则诸君子。 凡有树于棱严者。 如富者施财。 贫者施力。 辩者施言。 艺者施伎。 有力者之金汤。 孰非究竟坚固者哉。 忏荐牛麂疏夫忽生之前。 我尚不有。 唤谁作业。 有业有酬。 是以造善则升。 造恶则坠。 坠极思本。 本于恶因。 翻然改图。 惟善是务。 坠因始杜。 福报油然。 人天途开。 鬼狱缘薄。 坠者日升。 升者日多。 多寡相资。 升坠无已。 某披搜圣断。 罪福昭如。 凡有所辜。 敢不忏荐。 万历甲午八月之初。 挂搭匡庐。 忽构疟疾。 寒热交楚。 神识煎惶。 将百日有余。 幻质憔悴。 气力衰微。 畏寒服皮。 兼饮牛乳。 皮则九麂。 牛乳百斤。 服饮之余。 窃生惭愧。 滥充佛子。 道业不修。 慧不胜痴。 致此重罚。 犹借毛族身分资生。 苟不仗佛慈。 口读内典。 心生恐怖。 罪花难凋。 福果非香。 于是始服麂皮。 即发愿心。 一皮转妙法莲花经一部。 九皮九转。 酬乳惟三。 愿彼牛麂。 乘此法力。 解脱毛群。 生人天界。 英特超朗。 福慧并深。 不忘宿命。 常思德本。 委肝弃脑竭生尽诚。 痛念我恩。 忘我资己。 护持佛法。 昭廓人天。 扶升抑坠。 虚空有尽。 彼愿无穷。 福慧为航。 广载一切。 凡有知者。 彼岸咸登。 某今幸身体康强。 精力如旧。 若忘初愿。 有如梵川。 于是洒扫馆室。 张挂如来仪容。 然灯烧香。 朝暮劝劬。 无敢懈疲。 口读妙法。 心注妙义。 身体莲花。 三业清净。 忏摩牛麂。 傍生罪戾。 如汤消冰。 现业往因。 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生生世世。 我为其师。 牛麂为子。 现人天身。 摧邪辅正。 转大*轮。 震大法雷。 十方三世。 微尘刹海。 凡有情处。 愿力悉充。 如空充满。 虽有圣智。 于色边际。 拣毛许色相。 决不可得。 故色充满。 即是空充满。 又如冰多水多。 泥多象大。 水深湿深。 我发是愿。 牛麂如船。 我如明月。 船载明月。 归宿无得。 不胜惭悚。 仰干三宝证明。 谨疏。 本空上人住西庵饭僧疏夫公私无常心。 忘己为人则谓之公。 忘人为己则谓之私。 公则无为而不大。 私则无为而不小。 故以广心施一针。 则福德难量。 以狭心施千金。 其福德亦有限也。 由是观之。 则作福聚德。 岂惟富贵者能之。 而贫贱者不能耶。 顾其施心广狭何如耳。 通江桥西。 百步许。 有华严庵者。 乃太宰陆公。 司寇王公。 捐俸买废庵。 而延本空上人饭僧之所也。 五台弇州二公。 现宰官身。 犹为客比丘计若此。 况吾曹乎。 佛言住家比丘。 见客比丘来不喜者。 是我法灭之兆。 夫喜与不喜。 公私判然。 我曹苟有把茆盖头。 痛以佛诫警心。 则法将灭而复昌炽可期也。 本空勉诸。 代大众止雨祈晴疏伏闻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 三言感格。 五福咸臻。 兹者淫雨连绵。 田畴渐没。 百谷将腐。 黎民绝再生之望。 一人忧惶。 溥海增有死之悲。 沟壑几填之时。 性命未残之际。 痛省水涝之灾。 目外无眚。 光辉之锡。 心上有征。 故众生不贪。 水涝无源。 众生不嗔。 亢旱无本。 情迁而后有凶吉。 心动而后属阴阳。 今某等抉眚有方。 塞源有土。 仰仗佛法僧三宝威神之力。 君亲师三敬精到之诚。 合捐净资。 营办微供。 然香讽经礼忏。 兼洗人我之愆。 尊卑之罪。 伏愿上天俯察。 赦难解之刑。 赐易求之福。 天风忽起。 群阴扫尽而无遗。 皓日顿生。 万物均辉而共戴。 再愿圣主算余天地。 臣佐福等山河。 自然风不鸣条。 雨不破块。 合境之内。 比闾之闲。 无择长幼。 共享安康。 募写十六开士道影疏夫形之与影。 未始不相因而有也。 亦未始不相因而无也。 然则有无之初。 有不相因而有。 有不相因而无者存焉明矣。 世人徒役于有无形影之闲。 流而忘反。 以真为假。 以假为真。 众患生焉。 圣人悲之。 即真假而设方便。 以为从有形。 可以入无形。 由有无可以入非有非无。 入而全之。 则向之所谓存焉者。 昭然在目也。 虽然形近乎有。 影近乎无。 近则易入。 是故圣人形化而影留。 使天下后世。 即影得形。 即形得心。 即心复性。 亦犹从有入无。 从无入不无者也。 今有人誓写十六开士道影。 三十余堂。 遍散寰内名刹供养之。 如片月在天。 影临万水。 或因此而得复性。 则生是心者。 岂非大慈乎哉。 说者以为影不若形。 形不若心。 心不似性。 何不即以性示。 安事影为。 是不知由粗可以得精。 由精可以入妙。 若然者。 则粗为入妙之嚆矢明矣。 达观道人闻而悦之。 乃张大其说。 以广劝知其道者。 共成胜事云耳。 卢沟桥资福庵募资常住地疏卢沟桥东资福庵。 庵中守心老禅。 凿土得泉。 泉鸣如雷。 众人皆惊。 不移时鸣止。 唯寒流湛然。 来源莫测其深浅。 老禅汲之。 普施四方往来渴乏者。 然绠短井深。 虑不能久。 遂斫木为轮。 合轮为毂。 利有用无。 以人役畜。 轮名般若。 泉名福海。 人畜俱名菩萨。 老禅意者。 以菩萨运般若轮。 汲福海水。 周济十方。 无论贵贱人畜。 有心无心。 凡沾涓滴者。 皆得发明自心。 同登彼岸。 托莲华中。 亲近弥陀。 达观道人闻而悦之。 悦而随喜之。 喟然叹曰。 大哉是轮。 轧轧福海。 上下无常。 虚而不屈。 守心老禅以无尽愿力持之。 运而不穷。 则其功德岂可心思口议者欤。 于是为之倡一百七十人缘。 买地四百余亩。 用资常住。 使般若之轮。 福海之水。 润沾一切。 终古无息。 伏愿见者闻者。 于此因缘。 生大欢喜。 生大感激。 慨然破悭贪囊。 施如意珠。 共成胜事。 顾不美哉。 方山李长者像前自卜出处疏伏闻佛祖圣贤。 凡出出处处。 必随宜而然。 若不随宜。 则机不逗物。 于教于法。 于自于他。 皆无利益。 某自惟发身于荒寒。 绝俗于仓卒。 乘虚入实。 弄假成真。 此心此迹。 一切颠末。 人虽不知。 自决了了。 且佛祖智鉴。 前无量劫。 后无量劫。 现前无量事。 如秋潭无波。 湛彻三际。 微云度空。 纤影弗昧。 自然某平生好丑。 皆在照中。 然而某见地虽则无疑。 而现行思惑。 逢缘触境。 智劣识强。 每堕愆失。 自惟出处。 未即判然。 何者。 顾在身命易舍。 于教无益。 于法无补。 如是则出不如处也。 又念祖道。 荒凉陵迟。 不忍受其恩。 而不能捐躯报德。 寸心难安。 如是则处不如出也。 于是于某年日月。 躬诣长者尊像前。 焚香疏意。 拈阄决之。 伏惟长者。 不吝慈悲。 为教。 为法。 为某。 判然一决出处。 敢不奉命。 不胜惶悚。 以闻。 喜禅人然指修檀溪寺疏吾悲世之人。 知有昨日。 知有今日。 又知有明日。 若以三世诘之。 则曰。 不知也。 殊不知。 过去世即昨日。 现在世即今日。 未来世即明日。 故曰。 昨日。 今日。 与明日。 是名小三世。 过去。 现在。 与未来。 是明大三日。 可见今生富贵者。 必从前所修而来。 现在贫贱者。 必从前所不修而召。 然有前修。 而富贵不能荣者。 前不修。 而贫贱不能累者。 此乃富贵贫贱初无增减者也。 此两者。 知其修。 而不知其不能修者。 是谓福人。 知其不能修者。 而初无所修。 是谓智人。 惟佛与诸大菩萨。 始二严俱备。 檀溪寺。 昔道安祖师。 率襄人修智福之所。 迩来凋落不堪。 有真喜禅人。 虽有志修建。 顾福德凉薄。 无以感人。 乃以指为烛。 燃而供佛。 且誓曰。 喜若心真。 胜事必克。 喜心不真。 胜事难成。 吾闻襄之僧徒佥曰。 喜禅人然指修寺。 非为衣食。 胜事无终。 神其无灵。 予四月二十四日。 再游檀溪。 适值喜禅人。 察其眉宇。 知其心真。 遂书此仰白十方云。 施坚固子及顶骨庄严佛像疏恭闻七宝布施。 满四方空。 福德无边。 终归生灭。 全身顿捐。 等一芥子。 慧光圆极。 始契真常。 是故雪山菩萨。 不以微躯悭惜。 得法于形骸之余。 善财童子。 不以百城迢遥。 满心于烟水之聚。 倘非忧深虑远。 愿终难克。 必须诚竭思穷。 道则易成。 然淫机不断。 血肉化腥臊之物。 欲习顿枯。 皮肤成香洁之珠。 心有粗精。 涂分香臭。 苟悟一念未生之始。 圣凡谁名。 痛观四微初借之时。 男女始兆。 故万宝之海。 惟舍利为君。 坚固为辅。 良以无生未达。 缘生梦痴。 若了缘生。 腥臊不朽。 天地毁而坚固无损。 出界空而舍利常光。 比丘可九顿首于释迦如来。 及文殊普贤十八阿罗汉。 像设灵焰之中。 布施坚固子三十颗。 顶骨三十圆。 永安于主伴五腑之虚。 所愿弟子可。 生生世世。 在在处处。 升沉交加之际。 凡圣互聚之场。 见思未断。 常以比丘身。 承事三宝。 如影随形。 如光随镜。 影逢阴灭。 光受尘封。 吾此愿心。 精持坚密。 非同光影。 灭处愈彰。 封时愈照。 幸而见思惑断。 一切杂身。 随类弘法。 无敢疲厌。 更愿施我坚固者。 施我顶骨者。 我所积福慧。 皆回向施者。 并一切众生。 福等佛福。 慧等佛慧。 我愿始满。 我闻无论僧俗。 凡修福慧。 福慧十分。 国王得四分。 修者得六分。 何以故。 皇帝为世主故。 作福慧者。 若不仰仗世主宠灵。 护持之德。 欲作一毛头福慧。 终不可得。 是故修福慧者。 无忘君恩。 亲恩。 师恩。 施者恩。 善友恩。 如忽略忘恩者。 宁惟作福慧难成。 即人身易失。 寿命不长。 百凶交聚。 万吉自消。 我故追思种种之恩。 五内如焚。 一心悲痛。 代发种种愿心。 伏乞十方常住三宝。 释迦如来。 十二部经。 憍陈如尊者。 一切圣凡护法灵聪。 共垂证盟。 又愿发愿之后。 当今圣主。 尧风永扇。 舜日长明。 四海清平。 万民乐业。 生身父母。 光生于朽骨。 悟达于游魂。 可再九顿首。 不胜惭痛。 谨疏。 度麂疏伏闻如来明诲。 比丘不得服丝绵绢帛。 靴履裘膬。 兹可久疟之余。 精气少损。 形骸羸弱。 动止畏寒。 苟不以皮革藩屏。 则江风夜露。 恐难支御。 于是贾麂皮若干张。 缉下衣一条。 聊防先患。 虽则律有开遮持犯之款。 然内心终不自安。 切念麂类。 生前黑业牵连。 死后慈门无路。 命残箭网。 皮碎刀针。 今既用其气分。 将来瓜葛难辞。 若不预期超拔。 作缘未必无阶。 所以用一皮。 为其口诵妙法莲华经一部。 伏愿仗如来之慈力。 妙法之威神。 麂等开迷云于刹那。 梯觉路于般若。 自知作佛。 如凿井见泥。 发愿度生。 即穷子得宝。 祈雨疏恭闻圣人无常心。 众生无常习。 顾在感应奚若。 则机教生焉。 譬如医无常医。 病无常病。 医病相扣。 而精粗始辨。 故病以寒者。 治之以寒药。 病以热者。 治之以热药。 如众生有无量病。 佛为医王。 亦有无量药。 世有亢旱之忧。 如来则不吝实力之应。 又此实力者。 非但如来独有。 亦有天实力。 地实力。 圣实力。 凡实力。 龙王实力。 龙王眷属实力。 并一切鬼神余部等实力。 所以雨不求则不降。 众生不感。 诸佛不应。 然诸佛中。 有大悲云生如来者。 深愍众生亢旱之苦。 禾苗不秀。 则谷饭无本。 谷饭无本。 则众生生机绝矣。 于是大悲云生如来。 发愿救之。 故凡有亢旱之处。 称此如来名。 则如来大自在实力三昧之用。 率诸圣凡。 种种齐施实力。 转枯槁而为滋茂。 即亢阳而为甘霖。 伏愿大悲云生如来。 不违本誓。 俯应群机。 三草二木。 一切百谷。 普救焦枯。 并得秀实。 谨疏。 紫柏老人集卷之十三 发布时间:2024-05-08 13:09:33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