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济群法师:如何成为具格弟子 内容: 如何成为具格弟子作为弟子,应具备质直,具慧,求法义三项条件。 质直,即没有偏执和成见;具慧,即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求法义,则是希求佛法的意乐。 否则的话,带着自我原有的标准和成见来接受佛法,那么学到的就是自己加工过的观念,而不是佛法本身。 故应以清净心和恭敬心闻法,不搀杂任何水分,这样才能如实接受佛法。 学佛者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随信行,一是随法行。 前者多是直接由信仰或感性认识而产生信心,后者往往是在解决法义疑问的过程中,逐渐对善知识生起信心。 至于信到什么程度,两者也有所区别。 随信行的人,多在短时间内就能生起强烈信心;而随法行的人,则须跟随师长的步步引领,突破一重重疑惑,抵达一道道境界,信心才能随之坚定。 不论何种根基,认准善知识后,都必须念恩生敬。 我们亲近善知识,并不是为亲近而亲近,而是为了抉择法义,解决生命问题。 信和敬,是学佛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经云: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可见信对于学佛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对善知识未生净信,自然不会毫无保留地信受上师所言。 即使听了法,也会生起种种妄想和疑问,不会放在心里,更难以依教奉行。 目前的佛学院中,这一现象较为普遍。 因为学生对老师没有信心,虽然学了几年,信心、道念往往未进反退。 而对佛法和善知识的恭敬,也是学佛的增上缘。 面对自己非常尊敬的师长时,我们的心就很容易保持清净。 反之,面对自己无所谓甚至瞧不起的人时,我们的心就很容易陷入散乱或妄想中。 《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之首即为礼敬诸佛,这一礼敬并非针对一佛、二佛,而是将所有微尘都观想成佛菩萨并一一礼敬。 若能这样观修,内心自然会保持清净。 当我们具足清净心时,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 由此可见,选择具格上师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将自己调整为合格的法器。 如果将善知识传授的甚深佛法比做甘露,那么我们就是接受甘露的容器,它必须清洁、无漏、向上,才能承载全部甘露而不染污。 2007年10月修订版 发布时间:2024-04-22 11:42:39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