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何种情况下,沉默才是金? 内容: 我曾经把“沉默是金”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之一,生活中也常把 “笑骂由人,洒脱做人”式的“沉默是金”作为自己处事的方法。 历经世事,回光返照后,我发现有时候“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候“沉默却是心灵的毒药”。 于是,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新的思索,这个流传千古的名言是否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但我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直至有一天,我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法音里羌佛对什么才是正知正见的忍辱,做出最为精准、精辟的开示,我豁然开朗,如同醍醐灌顶。 举一反三,我领悟到“沉默是金”涵义是:当某人或某事损伤自我的利益,或引起我执缠绕时,我们应大悲忍辱,不予计执,“沉默是金”;当某人或某事因其不正行为、知见偏邪损害众生利益时,我们不能“沉默是金”,更应挺身而出,弘扬正法,弘扬正见,保护众生利益。 当我把这个道理跟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去实践时,发现以前很纠结的问题顿然冰消雪遁。 有一次,我逛花鸟市场,发现一个商户在卖小乌龟。 它们的样子小小的,很可爱,我就想买一只回来养,但我不能确定这些小乌龟是否健康,我是否能成功养活它们。 在我犹豫的时候,老板娘问,你底买不买? 我拿不定主意,于是向老板娘请教,这些小乌龟买回去能不能养活,会不会死啊? 当时,老板娘很不耐烦回答,人还都要死的呢! 这句话就等于说,你最后还要死呢,那你还要不要活啊? 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跟她理论一番,甚至吵上一架;第二沉默是金,一言不发走掉;第三,跟她讲明一个道理,互不伤害,甚至最后对她有所助益。 我想到自己是修行人,必须要忍辱,所以不能跟她针锋相对,因此就笑了笑。 但转念一想,我一言不发走掉,实际对彼此助益不大,只是避免了争吵而已。 她说的话,如果换给其他人听,或许会引起冲突。 作为商人,她以后可能还会遇到此类问题,她给的这个答案却是“毒药”,所以我不能再“沉默”。 于是我说,我问这个问题,说明我有买小乌龟的想法,而我犹豫的焦点是我可能不会养,怕小乌龟死。 这是矛盾点,我更希望你告诉一个解决的方案。 如果你对我说,这种龟是草龟,生命力强。 虽然养不好可能也会死,但目前看来死的很少很少。 你买回后,注意喂食,及时换水,多晒晒太阳等等,它会长得很好。 因此,如果你对我讲这些话,我可能就买了! 老板娘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似乎明白了一些,也很高兴。 其实,我可以选择“沉默是金”,也可以选择“推心置腹”。 可最后,我抛弃了“沉默”,选择真诚的交流。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面对问题要区别对待,“沉默是金”需看场合。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类似场景。 比如,某位“虔诚热心”的学佛居士拼命向别人 “贩卖”自己都不了义、拾人牙慧的“邪见”,污染别人慧命了还不自知。 这时,我们不能“沉默是金”,而应该持以正见对他/她进行教化,“燃正法炬,灭邪见幢”,使其回归正道。 我的一位合作伙伴,也是我的一位大哥 T 总,他也信佛,但是知见时有偏差。 有一次,他给我讲:“众生是由佛陀退化而来,退下来的原因是无明烦恼生起。 ”当时我一听就明白这是误导众生,甚至在诽谤佛陀。 我理直气壮地跟他讲:“既然成了佛陀,怎么可能会有无明烦恼呢? 有烦恼就不是佛陀。 而且成佛了就不会再退转了! 哪位佛陀会退化成众生? 一个也没有! ”虽然,在世间法上他能帮助我,但在出世法的知见上,我不能“沉默是金”,不能用沉默来换取他的好感。 后来,他因为我的开导,抛弃了之前的邪恶知见。 因此,“沉默是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伪命题”,是不究竟的,它不是真理。 当我们面对现实对境时,应该打破“沉默是金”的怪圈,取而代之的是持以正知正见去善巧处理问题。 真正深入法义,掌握真理,就能正确应对生活中的起伏跌宕和世事变幻,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 发布时间:2024-04-13 06:30:09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