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基础: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内容: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业感缘起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有情业力所感生。 《俱舍论》云: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但由有情业差别起。 一切有情由感作善恶等业,由业感生死等苦。 惑业苦三道,展转互为因果,成三世起轮回,生死相续。 有情业因不同,所感的正依也各自有异。 何谓业力感招? 业是思想行为,有造作义,即内心之思惟造作而发动行为言语的作用。 业力: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苦果之力用,力有用义,此物作用于他物。 业感:以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报。 感:与希求相应或与物相应为感。 招有牵引。 有情的身心世界皆由过去所造作的业因力量所牵引。 一、业的种类业有心所思和思所作二种,即是思业和思已业。 思业:身口将发行为、言语时,先由内心思谁造作之心理作用。 思已业:于心中思谁造作以后,动身体发言语的外在作用。 《俱舍论》云:前加行起思推,思我当应为如是如是所应作事名为思业;既思惟已,起作事思,随前所思,作所作事,动身发语名思已业。 此思业思已业又开为身、语、意三业。 心所思是意业,思所作分身语二业。 此身语意三业又开为五业,此三业中的身语二业各有表业、无表业,总成五业。 表是表示,身表业能表示内心令他见的种种动作取会屈伸等;语表业能表示内心令他闻的言语名句文等。 无表业,不能表示令他见闻的一种业体。 意业是内心的分别思虑,不能直按表示于外,既不立表,也就不必另立无表之名。 将为一事,先于心中加以分别思虑的意业,发动于外,在身体上起种种行动是身表业。 此身表业所造作之后的一种强有力的功能业体,无形无象,不能表示令他了知的业名身无表业。 在发语之前,先由内心中分别思虑为意业。 思虑之后发动于外,起种种言说是语表业。 此语表业所言说之善恶业体,领纳在自己身中,无形象不能表示令他了知的业名语无表业。 二、业的体性及性质思有三种:(一)审虑思:将发身语,先审虑;(二)决定思:起决定心将欲作;(三)动发股思:正发身语动作事。 第三动发股思又有动身思和发语思之别。 意业以审虑决定二思为体性,身语二表业唯以现行的第三动发胜思为体。 身表业以能令身体动作的动身思为体性;语表业以能令言语发动的发语思为体性。 在身为身业,在语为语业,在内心思虑分别为意业,此三业都以思为体性。 身语的无表业,只是思的种子,审虑换波、动身、发语四种现行思,于色心上熏成种子,此思种有防非止过之功能,在此功能上,假立无表,更无别体,即无表业以思心所种子为体。 若在性质上观察,业有善恶无记三性之别。 五业中,意业及身、语二表业,皆通善恶无记三性。 身语二无表业不通无记,唯善恶二性。 从善性的意业发善身表业,有善身无表业。 从恶性的意业发恶身表业、有恶身无表业,语业亦同。 有无记意业发无记身语表业,却无身语无表业。 因无记是非善恶势力微劣不能引发强无表业。 三性业中,能招感当来果报者是善恶二业。 何谓善恶无记? 能感得资益有情身心可爱之结果名善;能感得损害有情身心不可爱之结典名恶;不感爱非爱之结果名无记。 三、业力感果的时期善恶业力感果之时期,有近速,或于现在,或于未来。 未来中又有未来次生、决后生。 次生名顺次,次后生名顺后。 就感果时期,区别业的种类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又名顺现受业,即此生造业,此生受果;(二)顺次生受业,又名顺生受业,即此生造业,第二生受;(三)顺后次受业,又名顺后受业,即此生造业,第三生或更后受;(四)不定受业,又名顺不定受业,即此生造业而感果的时期不定。 前三顺现、顺生、顺后三业,感果之时期决定故云定业。 后一时期等不定故名不定受业。 不定受业中又有感果定时不定,感果与时俱不定之另。 异熟果报必定要受,于何时受而不定,为果定时不定。 异熟果报和时期皆无定,为果时仅不定。 顺现顺生顺后有时报俱定(果报与时间都有决定),时定报不定(感果时期有定,感报结果不定)之另。 四、引业满业果报的种类分引业和满业两种。 即由业力招感的果报有总别二受。 总报:如同禀人趣,彼此受共同之果报;别报:虽同禀人身,而有男女贵贱美丑等别。 引业是总报果之业力;满业是招别报果之业力。 亦即能招致人道、畜生道的业,称作引业;能在人道之中分别男女好丑贫富的差别相称为满业。 五、业果业力万韩,招感果报亦各别。 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 有漏果是有漏业因所招感,此业因有善恶之别,十善业等是善法,十恶业等是恶法。 善法招乐果,即人天等果报,恶法招苦果,即鬼畜等果报。 无漏果由无漏善业因所招感,如三乘贤圣等。 此漏无漏果各有依正二报,依报是有情所依止国土世界,正报是有情自体。 此依正二报,皆是有情过去业力所感生。 1、正报今就有漏业生之正报而言,此约人趣论之。 人趣有情,有四期生灭循环,称作四有轮转。 四有即死有。 中有、生有、本有。 (一)死有:由过去所造业力,招今世之果报,于前世最后命终一刹那之请蕴。 即本有后,中有前,寿命将尽时之色心。 (二)中有:谓死有后,在生有前,于其中间,有五蕴起,未至生处之中间果报。 又称中阴。 业力极善或极恶则无此中有身,非猛利皆有此中有。 此中有在四生中属化生,五趣同类,各别相见,异趣相望则不能见。 此中有微细,有极净天眼能得见。 中有极长不越七七日住,短则不定,待生缘和合即去投生,长者待七七日决定得生缘。 此业力极强盛,将往生处,任何有力不能抑制,亦不能转。 (三)生有:从中有来托母胎,初受生时一刹那之五蕴中有将至所生处时,必起妄想颠倒心,驰趣欲境。 由业力所起眼根,虽住远方,能见生处父母,没中有人母服藏,人股初念为生有。 (四)本有:本过去业感之有名为本有。 在死有前,居生有后,于其中间所有五蕴。 如是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本有,更起烦恼造业,次第从本有至死有,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从生有至死有,展转生死,故名四有轮转。 2、依报依报是有情所依止所居住的处所。 即山河大地,国土房舍等。 有情业因不同,所招感的正报身心亦有差别,所依止依报亦各殊。 如人趣依土地、房舍、鱼虾依水而住。 总之所依止的世界皆是有情的共业与不共业所决定。 共业,自他共同造善恶业,招自他共通受用的苦乐果报。 不共业:各别之业因,招各自差别即唯自己受用之果报。 正报即有情不共业所招,依报即是世界,自他有情之共业感生,成住坏空的世界为共业所感。 总之,有情自体及其所依止之世界,皆为业力所感。 发布时间:2024-04-06 12:29:20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