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级佛学教本:第十九课、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 内容: 第十九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当被称为二乘。 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 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 依天台 (1) 教义,缘觉与独觉不同:有一类行者,闻佛说十二因缘之理,因而觉悟者,名为缘觉。 另一类是生于无佛之世,无从闻法,但以宿世修学力故,能于诸法生灭的演变中,悟世间无常,而断无明心想。 或在山间林下,见飞花落叶外景,以一念相应慧,豁破无明者,皆名独觉。 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有支,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文分,谓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这十二支分。 第一「无明」是疑暗义,为烦恼的通称,因属于心意的想计,故亦名惑。 第二「行」是造作义,依疑暗的念头,而有所造作,因属于身口的行为,故亦名业。 这二支,是过去世的二因。 由于过去因熟,乃生现在世的五果:即第三「识」,谓今生投胎的知识,或升天,或入地狱,乃至驴胎马腹,皆由此一念为前导。 第四「名色」,名指心,谓其但有名而无质,色指质,属于色法,此时六根尚未成,但有名色而已。 第五「六入」,是六根逐渐完具,将出胎之时。 第六「触」,是出胎后,与环境接触也。 第七「受」,是毕生根尘识,所领受的苦乐遭遇也。 由现世的遭遇,复种三因。 第八「爱」,于环境生种种爱欲也。 第九「取」,因爱著生起执取之念也。 第十「有」,既由爱取,兴起诸业,必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 这三因中,爱取同于无明,有同于行。 由现在世三因,再生未来世二果:第十一「生」,为未来的受生,第十二「老死」,既有生,当然必须老死。 以上共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的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注释】(1) 天台为浙江省山名,隋智者大师,居于此山,后世因名其宗为天台宗,简称天台或台宗。 【习题】(一) 声闻乘和缘觉乘,不同之处何在? (二) 缘觉与独觉,有何不同? (三) 十二有支,作何解释? (四) 在十二因缘中,何者是过去二因? 何者是现在五果? 何者是现在三因? 何者是未来二果? (五) 名色、六入、触、有、作何解释? 发布时间:2024-03-27 13:11:51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2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