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 内容: 饮食自古以来就贯穿人类的生活,“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也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丰富,成为层层递进的需求。 而现在,“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最近读了《黄帝内经》,谈谈自己对饮食之道的理解。 一、生食与熟食尽量吃“熟食”“热食”,少吃“生食”“冷食”,中医认为,火可以化热,热可以化气,所化之气就是阳气。 通过火加工的食物,已经注入了火热之阳气,食用熟食、热食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而直接受益者就是人体的脾胃。 脾胃在运化食物时会消耗自身的阳气,而食用熟食、热食可以补充脾胃的阳气,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人体的脾胃得到很好的温养和顾护。 后天之本顾护好了,人体也就健康了。 二、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很多人认为是“节制”的意思,就是说无论吃什么东西都要有节制,不能过度。 这的确是一种正确的认识,但不是《黄帝内经》里的本意。 正确的意思应该是“节气”。 就是说,吃的食物要顺应自然节气,也就是提倡食用“应季”食物。 因为“应季”食物符合自然生长的规律,本身蕴含天地生化之气,人们食用这样的食物也可以顺应天地自然生化之气而得到养生和健康。 反之,若食用“反季”食物或违背自然节气,人工培养之食物,就会与天地自然生化之气相违背,从而损害人体健康。 三、饮食搭配《黄帝内经》清楚地给出了饮食搭配的原则,只要你遵循这个原则,无论怎样搭配都是正确的。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这句话是我们中医先贤对人类饮食结构的纲领性原则。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学概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已经有类似营养金字塔的说法了。 (一) 五谷为养一个“养”字,突显人类饮食中的最核心的部分——五谷的重要。 五谷是饮食的基本,是最主要的,因此又称为“五谷为主”。 为什么必须要是全谷呢? 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人类和其他动物都需要能量才可以生存下来,但我们又不能够直接从宇宙中吸取能量,只可以间接地通过植物的光和作用来吸收能量。 植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植物的种子里。 食用植物的种子是最主要的接受宇宙能量的方法。 从古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植物的种子(五谷),而其他的东西(蔬果、水果等)只是辅助补充的。 (二)五果为助水果基本都有通便的作用,所以吃水果,应该是五谷吃多了之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为的是不让体内産生壅滞。 五果只能作为人类饮食结构当中的一种辅助。 三)五畜为益益,在古汉语中与"溢”是相通的。 溢的释义:1、充满而流出来:河水四溢。 洋溢。 2、过分: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 古人告诉我们,五畜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自然之美。 只有在极端不得已的条件下,为了保命,人类才会将少量的五畜作为救命的食物。 在农业种植正常情况下,人类靠食用五谷及杂粮已经完全满足生理需要了。 如果此时仍然要吃动物的肉,就会“溢”,所谓的“病从口入”。 (四)五菜为充一个“充”字,告诉我们蔬菜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补充的作用,而不是饮食的主体。 仔细看这四大类,严格来讲不是平等地位,而是有不同层次的,不是说每天四类各占一份就最好。 谷类是供养人生命的,所以最为基本、必须吃! 水果是辅助的,而蔬菜则是补充的。 所以按次第说,谷类应该吃最多,蔬菜水果为其次。 只要掌握正确的健康养生饮食原则,无论在任何地域,饮食口味如何,都可以自己打造出符合自身饮食习惯的健康养生饮食结构。 • 您的每一次转发•   • 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发布时间:2023-12-30 17:50:43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1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