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东明普慈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东明普慈禅师悟道因缘杭州东明海舟普慈禅师,杭州东明慧旵禅师之法嗣,俗姓钱,苏州常熟人。 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 普慈禅师少时即投破山出家,后至慧日寺听法师宣讲《楞严经》。 当他听至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一句经文时,遂慨然叹曰:今日愈多矣! 于是,普慈禅师便回到破山,日夜诵经,思维实义,以至形象枯槁,面容憔悴。 一天,有位居士见到他,说道:师颜色有病。 普慈禅师道:佛法不明故尔,非病也。 那位居士于是建议普慈禅师道:佛法不明,何不往府中邓尉山,问取万峰蔚和尚去? 普慈禅师一听,便欣然前往邓尉山,参礼万峰时蔚禅师。 时蔚禅师一见普慈禅师,便问:沙弥何来? 普慈禅师礼拜完毕,回答道:常熟。 时蔚禅师又问:到此何为? 普慈禅师于是再次礼拜,请求时蔚禅师开示佛法实义。 时蔚禅师突然拈起拄杖,照着普慈禅师的脑袋敲了两下,接着又用脚踩踏他的后背,并踢了两脚,说道:只者(这)是实义。 普慈禅师终于言下有省。 于是从地上站起来,说道:好只好,大费和尚心力! 时蔚禅师一听,便微笑许可,并作偈相赠,偈云:龟毛付嘱与儿孙,兔角拈来要问津。 一喝耳聋三日去,个中消息许谁亲? 说完偈,又咐嘱云:子当匿迹护持,莫轻为人师范。 普慈禅师未能明白时蔚禅师所咐嘱的话中的意思,自以为已经彻悟,大事了毕,于是在洞庭山坞旧庵而居,时间长达二十九年,其间,更不游方请益。 一日,有一位行脚僧人来至庵中。 普慈禅师问:上座何处来? 行脚僧道:安溪。 普慈禅师又问:安溪有人么? 行脚僧道:虚白和尚(慧旵禅师)说法不异高峰。 普慈禅师道:是谁弟子? 行脚僧道:宝藏(苏州宝藏持禅师)。 普慈禅师道:有甚言句? 行脚僧于是举虚白和尚室中勘验学人之法语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三藏不是法,是甚么? 下语者皆不契。 举毕,行脚僧复问普慈禅师:参宝藏否? 普慈禅师道:我与宝藏同参万峰(时蔚禅师)。 行脚僧于是便问:当日有何所见,遂隐于此,就不再参人去? 普慈禅师道:问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峰(万峰禅师)便打我,从此得悟。 行脚僧道:请言得之所以。 普慈禅师道:但要人知痛痒的是实义,是妙心。 言说尽属皮毛。 行脚僧一听,便笑道:若据此见解,生死尚未了,何得云悟? 未在! 未在! 不见道心不是佛,智不是道耶? 普慈禅师于是疑情大起,便问:彼处众中,有真大彻者么? 行脚僧道:无。 经行脚僧的点破,普慈禅师于是弃庵渡湖,前往安溪,参礼东明虚白慧旵禅师。 当时正好赶上有人设斋。 普慈慧旵禅师于是走到关前,问慧旵禅师:今日斋是甚么滋味? 慧旵禅师道:到口方知,说即远矣! 普慈慧旵禅师又问:如何是到口味? 慧旵禅师当即便将灯打灭,说道:识得灯光何处著落,味即到口。 普慈禅师遂默然无语。 第二天黎明,慧旵禅师派侍者将普慈禅师唤进丈室。 慧旵禅师问普慈禅师:曾见人否? 普慈禅师笑道:见只见一人,说出恐惊人。 慧旵禅师道:假使亲见释迦,依然是个俗汉,但说何妨? 普慈禅师道:万峰。 慧旵禅师道:为叙先后耶,为佛法耶? 若叙先后,万峰会下有千人。 若论佛法,老阇梨佛法未梦见在。 何惊之有? 若亲见万峰,万峰即今在甚么处? 普慈禅师一听,羞得面红耳赤,茫然无对。 慧旵禅师道:若如此,不曾见万峰。 普慈禅师于是退回客寮,奋志参究,连续三昼夜,寝食俱忘。 一日,普慈禅师正在座上用功,忽然香灯的绳子断了,掉在地上,砰然有声。 普慈禅师终于豁然大悟。 于是他来到关前,向慧旵禅师通报了刚才的证悟。 慧旵禅师道:老阇梨承嗣万峰去。 普慈禅师道:白公(指慧旵禅师)为我打彻,岂得承嗣万峰? 慧旵禅师一听,便呵呵大笑,于是击鼓集众出关,升座说偈云:瞿昙有意向谁传,迦叶无端开笑颜。 到此岂容七佛长,文殊面赤也茫然。 今朝好笑东明事,千古令人费唾涎。 幸得海公忘我我,济宗一派续绵绵。 说到这里,慧旵禅师便掷下拄杖,又云:千斛担子方全付,玄要如今拄杖谈。 说完,击拂子三下,下座。 普慈禅师得法后,一日入丈室请益。 慧旵禅师道:老僧不出月去也。 果然,到了月底二十七日晚上,慧旵禅师集众辞行,二十九日便圆寂。 当时,普慈禅师不想继任方丈,想回到洞庭山原先隐修的地方,奈何东明寺四众苦苦劝留。 不得已,普慈禅师只好继承慧旵禅师的法席。 在一次升座说法的时候,普慈禅师曾特地提到,在他悟道过程中三个主要得力人物,这段开示,对于后代禅人正确抉择,打通向上关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普慈禅师先举兴化存奖禅师问克宾维那:你不久为唱导之师。 克宾维那道:不入者(这)保社。 兴化禅师便问:会来不入? 不会不入? 克宾维那道:没交涉。 兴化禅师一听,拈拄杖便打,说道: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 克宾维那只好受罚,设堂饭供众。 到了供斋的那一天,兴化禅师亲自白椎(平时白椎,由维那执行)云: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 说完,便将克宾维那赶出寺院。 举完此公案,普慈禅师便提唱道:若为济宗儿孙,必要明他家里事。 予昔蒙万峰老人付我偈,便以为得,直至今日始知我错,万峰不错。 一遇东明和尚,乃明棒头赏罚,言句亦然。 果然悟在己,而法藉师,岂曰一悟即为了当? 如以一悟灵通,不求师法,正谓威音已前,无师可也,威音以后,师师相受者,此也。 所以克宾识得父师苦心策发,已明向上关捩子,洞达闺阈中事,不在言宣,失钱吃棒,受罚出院,骨碎粉身,也难酬报兴化万一,况打罚出院乎? 海长老今日所以不嗣万峰而东明者,亦此也。 古谚云:养女方知娘受苦,生子乃识父辛勤。 诚哉,是言也。 实有个中大事,岂容草草。 若与人抽钉拔楔,坐狮子座,为人天师,抉人眼翳,绍佛祖位者,必须一一透过。 切莫以悟为是,将宗纲抹杀。 置而勿究,何异天魔外道,莽荡招殃悔乎? 万峰禅师忌日,普慈禅师一边拈香,一边指着万峰禅师的真像,说道我几淹杀你瓮里,幸是普慈,若是别人,不可救也。 □此瓣香,堪酬接引。 然后大喝一声,继续说道:只笑你护短,没投师,佛法当人情说完,便展坐具礼拜。 接着,普慈禅师又拈香云:此一瓣香,供养东明长老,一片赤心鞭策,令余洞达宗源。 然后连喝两声,说道:一言岂尽普慈心,千古儿孙赞报恩。 接着,普慈禅师又拈香云:此瓣香,供养昔日师僧(指前面那位行脚僧)指南之力,若不蒙师,何有今日? 他日到来,拄杖三十吃有分,堪报不报之恩。 然后大喝一声,说道:受恩深处便为家,有乳方知是阿娘。 普慈禅师礼拜完毕,遂说偈云:源头只在喝中存,三要三玄四主宾。 五棒当人言下会,四料还须句里明。 末后真机死活句,个中消息在师承。 碎形粉骨酬师德,将此身心报佛恩。 说完,普慈禅师便恸哭,归方丈。 普慈禅师临终时,有辞世偈云:九十六年于世,七十四载为僧。 中间多少誵讹,一见东明消殒。 发布时间:2023-11-25 14:59:02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1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