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学弟子规可以取得荣华富贵吗 内容: 蔡礼旭:学弟子规可以取得荣华富贵吗 问:世间的荣华富贵也挺好的…… 蔡礼旭老师答:我也觉得不错,(众笑),享了以后要享得很明白,不然容易堕落。 你享得很明白,利用富贵造福更多的人,公门好修行,当大官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所以我们人生的目标、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这个我们要想清楚。 问:学《弟子规》可以取得人生的荣华富贵吗? 蔡礼旭老师答:可以! 但我们先要很冷静地思考,因为我们往往立了一个目标,结果真的追求到的时候,其实不想要,这是很多中年人会有的感触。 追求收入,追求很高的职位,结果搞得人生「忙、盲、茫」,每天朝九晚五,都没有时间陪家人,应酬一大堆。 「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我们追求健康的身体,结果健康不见了;我们追求家庭美满,但是因为忙于名利的追求,家里没有照顾好。 当取得高的收入的时候,我们真正快乐吗? 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其实很多人追求到很多财富的时候,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对他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所以西方的圣哲人都说:所有的成就都弥补不回家庭的失败。 因为真正的快乐,绝对不是从外在的满足得来的,一定是由内而外的快乐,那个才能够持久。 比方说,买衣服快不快乐? 不是有一句俗话说「女人的衣柜里面永远少一件衣服」吗? 你看年轻的女士刚出来从事工作,很努力赚钱,第一个月薪水赚到了,赶快去买名牌的衣服。 信用卡一刷,一半的薪水就没了。 她们也将会计用在生活当中,开始算一天要省吃俭用多少。 结果没算准,后面吃泡面,吃啊吃啊,最后撑不住了,然后就去找爸爸:「爸,我没钱了。」求爸爸的时候快不快乐? 不快乐,最后爸爸气得半死:「气死我了,我都跟你讲多少次了,你为什么都不听我的话? 哎! 要多少? 说啦!」女儿很会花钱,也有可能是父母没有引导好、教育好。 这一代奢侈了,下一代会更奢侈,所以假如是从物质上取得快乐,那是非常短暂的,不是人生真正追求的快乐。 知足才能常乐,知足的人常常获得别人的付出,别人的帮助,他一辈子都记在心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孟子讲「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可以有父母奉养啊,兄弟姐妹一条心,面对人生的各个挑战、挫折的时候,心里都想我有父母、兄弟的支持,什么都不怕。 一想到自己的家人,心里笃定踏实,这个是人生一乐;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们今天假如对不起良心,再有钱、再有权,睡觉都不安稳啊;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实我们为人父母,当看到孩子有成就的时候我们比他更高兴啊,当老师的,学生比我们有成就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 这都是人生之乐,包括助人为乐。 所以富贵的真正意义在哪? 富,觉得有钱就富,其实大家冷静去观察,是有钱人的烦恼多,还是比较没钱的人烦恼多? 有一个湖南人,他的资产有三百亿,前一阵子自杀了。 我们不要说三百亿,一千万就好了,这一辈子就够花的了。 他为什么死了? 我曾经看过一份报纸,已经好几年前的了。 它统计,近二十年来,国内有一千两百个企业家自杀身亡,而且都不是小公司,都是挺大的公司。 所以现在很有钱的人,因为产生了太多的困扰,活不下去了。 什么困扰? 他可能是赚了不干净的钱。 人民那一股怨气啊,他的良心过不去。 包含他可能在有钱的过程当中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家人,良心谴责。 以至于自己赚了很多钱,讲了太多大话,最后收不了场了。 《弟子规》说:「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 最后都是因为他很有权,地位很高,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包含种种的诱惑,他抵挡不了、解决不了,就用不妥的方式来结束他的生命。 所以我们今天在求富贵以前,要看看这些企业家这么有钱,最后是什么结果。 所以,大家要富贵以前,一定要先把《弟子规》的根扎好。 根没有扎好,「富贵,怨之府也」。 老祖宗的话不能轻看啊,后悔后悔,后面才来悔,可是人生能不能重来一次? 行不行? 不行。 凡事要谨慎于人生一开始的规划,先扎德行啊,而不是先求富贵。 富贵一来抵挡不了,因为自己的德行根基不够。 老子说「祸福相依」,富贵能长享,一定要有德行的根基,学习《弟子规》能不能取得荣华富贵呢? 我们最近听一位企业家——胡总,他这一年多来落实《弟子规》,他公司的营业额增长百分之四十。 而且他真正明白了财富的真因在哪里,我们要了解到我们人生所追求的这些理想,它是一个果,天地万物都离不开三个字(因、缘、果)的道理。 比方我们小时候,学把绿豆种在土壤里面,绿豆是种子,是因,它需要有什么缘才能长大、结果呢? 阳光、空气、水、土壤。 我们常常听人家说:「我这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贵人。」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铁定没道理,哪有可能说他这一辈子认识这么多人,都没有一个有智能的人,不可能。 所以人不了解到,所有外在都是一个缘分,好的缘分要结好的果,因在自己的心地上。 一个人谦虚受教,他遇到好的长者啊,那个长者欢喜啊,希望多给社会培养一些后继人才。 可是年轻人假如不受教,他也不会趟这个浑水,有智慧的人会看。 所以谦卑的态度是因,遇到有智慧的长者是缘,就结好果啊。 你肯学习了,就把他几十年的经验拿来你的人生去落实,你很早就能够有智慧了。 我们常常有听到一些犯错的人,他马上说:「都是我朋友害的了」,一下子就把责任全推掉了。 朋友是缘,比方说,都是我朋友带我去花天酒地的了,这个叫不负责任。 他假如没有好色的因,怎么会结这个果呢。 唐玄宗跟杨贵妃的故事,大家听过没有? 哎呀,你们真是「非圣书,屏勿视」。 这种风花雪月都不看,只读圣贤文章,受我一拜。 正确啊! 康熙皇帝有智慧,他的子孙二十岁以前不能读诗歌,都是情感。 可是二十岁以后为什么给他读呢? 他二十岁啦,理智的根基够了,再看看这些诗歌,通晓人情事理,但不会陷入情执当中,所以根基要好。 有一次在警校跟大家交流,我说你看「安史之乱」谁要负最大的责任? 有一个长得很壮的警官说:「杨贵妃。」杨贵妃是缘,因是什么? 唐太宗好色嘛。 他是不是真爱杨贵妃? 诸位女同胞要开悟啦,「华清池水马嵬土」,谁盖华清池给杨贵妃洗澡? 唐玄宗;谁又把杨贵妃埋在马嵬土死了? 还是唐玄宗啊。 那个时候军队说杨贵妃不负责任我们就不走,唐玄宗怎么样? 军队说要处死杨贵妃,唐玄宗装作没看到,这时他的气概去哪里了? 真正遇到情况的时候,「以色交者」,因为女色而交,「花落而爱渝」。 女色没有了,情就变了,或者因为某种利益的时候,这个情也会变。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唐玄宗爱美女,把江山都放下了,把他祖宗的基业都放下来,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样的男人连孝都没有他会爱你啊? 可是我们女性同胞就喜欢听「我就喜欢跟你在一起,其他什么事我都不想干了。」 天地万物的道理离不开这三个字(因、缘、果),这三个字你参透了,你开悟了。 所有的烦恼你都没有了,理得心安。 所以要求富贵,人生要求什么,只要有好的因、好的缘,绝对好的结果都会呈现。 一个人财富的真因是你常常乐善好施,这个是财富的真正的原因。 接着呢你又肯努力,而这个缘就是不管你干哪一行,只要你有布施的因在,你干哪一行都赚钱。 而且大家想一想,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他非常地和蔼可亲,所谓「财神财神,迎喜神」,和气生财。 你看那个老板一脸尖酸刻薄的样子,然后卖给你的时候还要想,要多赚你两块钱,你下次去不去啊? 不太想去了哦,所以乐善好施的人,他不管做哪一件事,他卖豆花也可以,他卖青菜也可以,他不管做哪一样都会赚钱。 我有一个同学他们家就是卖菜的,卖到最后还买了两栋还是三栋房子,像我们家是公务员都没买到。 这个时候要想起哪一句话呢?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好,所以富贵可以求得到,真正能孝亲尊师了,这个是最大的福,福田靠心耕,而且孝悌传家,不只是你这一代有福报,世世代代都有福。 所以我们追的福报不是追一时,也不是追一世。 富,什么是真富? 人生要求实质的东西,不要求虚幻的,「从来富贵都是梦」,过眼烟云。 真正的富,富在知足,「知足者富」。 我很多啊,我很知足啊,我命很好。 「人敬者贵」,不是你地位高你就高贵,今天你不真正爱护人民,走到你面前来:「领导好。」等你走过去他会怎么样,他可能就在你背后指指点点骂个不休,那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利益别人,真诚去帮助别人,人家私底下觉得:我能交这个朋友,是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每一个人都这么样感恩、尊重你,这个是人间的贵人,所以我们应当去追求人生的真富贵,不要空来一场。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体现?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能留下来的,那就是人生的价值。 我们的德行留给子孙没有,留给这个社会没有,我们不是范公的后代,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读过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公是人间真富贵之人,而且他的富贵已经超过一千年了,现在祭祀他的祠堂我看是不少了。 发布时间:2023-09-12 09:08:38 来源:素超市 链接:https://www.suchaoshi.com/content-17065.html